第94期專刊

SPORTS IMAPCT 體育用品專刊 No.94 2023.11 中華民國89年5月創刊 發行人: 陳穗榮 主 編: 溫麗雪 編 輯: 楊梅鳳 陳汝卿 張鳳嫚 李悅嫥 鄧若憲 發行單位: 臺灣體育用品工業同業公會 10461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22號8樓 電話: 02-2594-1864 傳真: 02-2591-9396 www.sports.org.tw 歐樺設計印刷品有限公司/和盈彩印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0486台北市士林區福港街112號 電話: 02-5578-4244 專題報導 市場動態 資訊動脈 活動櫥窗 趨勢指南 疫後健身科技的加值發展策略 運動科技的國際創新策略 運動科技的落地應用研析:運動場域科技化的策略方向 運動服務業發展趨勢(2023年) 奔向永續發展:台灣運動產業迎接淨零挑戰 虛擬實境(VR)可以應用於投籃訓練嗎? 關懷中小企業出口拓銷座談會 活動花絮 展覽計畫 2023年1月至9月出口至全球情勢比較 我國體育用品產業出口至全球依洲別/國家/號列排名 2023年1月至9月進口情勢比較 我國體育用品產業進口依洲別/國家/號列排名 Contents 04 11 18 23 28 31 34 35 36 38 39 45 46 廣告價目表 封 底﹙全頁彩色﹚NT$15,000 封面裡﹙全頁彩色﹚NT$12,000 封底裡﹙全頁彩色﹚NT$ 8,000 封底裡﹙半頁彩色﹚NT$ 5,000 內 頁﹙全頁單色﹚NT$ 5,000 內 頁﹙半頁單色﹚NT$ 3,000 請洽詢會務組 分機18 楊組長

4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疫後健身科技的 加值發展策略 資料來源 / 中華經濟研究院 https://cieropencall.org 前言:疫後健身產業的轉型 居家健身產業在新冠疫情(COVID-19)期間爆炸性成長,更帶動健身產業加速進行數位 轉型,穿戴式裝置、線上課程、居家健身等產品服務市場皆快速飆升。根據統計,各種類型 的健身Apps(Applications,應用程式)、健身主題的串流媒體平台在2020年成長40%(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 2021),反映出健身業者積極將服務「上線」,發展直播訓練、線上課程、 個人數據分析等功能,加速科技與健身活動的融合應用。而在疫情趨緩之後,全球健身需求仍 持續上升,同步帶動實體健身房和戶外健身活動快速復甦(Les Mills, 2021 ; McKinsey, 2022 ; Mindbody , 2022)。根據NPD市調公司(2022)調查,個人運動裝備、戶外運動器材的銷售額 皆顯著成長,並以「全通路」的銷售模式(Omnichannel)經營個人運動產品的市場營銷。而 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2021)也預測,2020年後整體健康經濟年增9.9%,大於IMF預估的全 球經濟成長值7.3%。 在服務模式上,健身產業將持續結合心理健康、水療、個人照護與美體、飲食營養與個人 化醫療等產業,共同發展跨業整合的商業策略(參見圖1)。「健身」將不只個人生理活動的 自我訓練,更涉及個人照護與美容、飲食營養與減重,以及冥想、正念、瑜珈等活動的全方位 身心健康。此外,「復原」(recovery)觀念的興起更帶動健身者重視復健與保養的需求。人 們更加注重提升免疫力、代謝能力,健身也不再停留於表面量測數字解讀,而是更重視精確的 生理數據分析。因此,「復健經濟」(Business of Rehabilitation)成為健身科技的重要趨勢之 一( SportsTechX , 2020)。可以說,「健身」的概念有極大改變,不再單方面強調「提升」運 動表現、身體機能,而是以「100%健康的身體」為前提進行訓練。換言之,疫後的「健身」已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5 產生典範轉移,成為一種創建「健 康生活願景」的方式。 面對健身產業轉型趨勢,高便 利性、高移動性且平民化的「穿戴 式追蹤裝置」成為重要的科技應用 介面,回應大眾對掌握「生理數據 與知識」的需求。未來「穿戴式追 蹤裝置」亦將追求更加精準的偵測 技術,以提供健身者更加準確、穩 定的生理數據蒐集與分析服務。從 疫情到疫後的演化趨勢來看,疫情 期間大幅成長的居家健身房產業、 線上課程與串流平台、健身社群等 模式,以及疫後急速發展的穿戴式 追蹤裝置和復健經濟等,反映出數 位科技應用已成為支持健身「服 務」的重要策略機制。 資料來源: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 (2021). The Global Wellness Economy: Looking Beyond COVID。 圖1 2020-2025年健康產業預估年均成長率 一、居家健身房轉型加值趨勢 因應疫情的實體隔離政策,使住家環境成為人們完成各種活動的核心場域,並在結合數位科 技的創新應用下,持續發展出新型態的「居家健身房」。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 2022)指出, 居家健身房以家用跑步機、飛輪機為主要設備,而人們在疫情期間大幅提高設備自有率,預期將 持續擴展銷售與維修等市場商機。根據其發布的「2022年全球20大健身趨勢調查」,居家健身房 仍高居排名第二位,即便疫情趨緩仍不見衰減熱度。 隨著各式智慧科技(如穿戴式裝置、動態感應、Apps與影音串流平台等)的技術成熟度

6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提高,業者更能協助健身者能在家中打造滿足個人需求的居家健身場域。例如,知名健身器材 Peloton、Zwift,便是整合影音娛樂、線上串流、直播連線等元素,發展健身者的沉浸式體驗。透 過器材本身配置的感測器,健身者可以在健身的同時獲得運動時長、消耗熱量、心肺狀態等個人 數據,並與健身教練即時互動。「居家健身房」與過往居家健身的最大差異在於結合數位科技建 立線上健身社群,為課程增加在線互動、社群交流、團體競賽與「揪團」等社交機制,翻轉原本 單向、乏味的居家運動體驗,也提升健身者的動機與參與程度,更創造出明星教練、健身網紅等 健身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 KOL),持續擴大影響力。 總結國際健身器材大廠的疫後市場發展策略,有五項重要趨勢值得關注:(1)發展多元化 器材,尤其大眾平價器材;(2)專注投資訂閱內容,提升訂閱戶黏著度;(3)硬體僅是敲門 磚,需轉移從軟體獲利;(4)拓展適用於戶外運動、可租賃或共享等方案;(5)發展用戶自行 組裝商品以減價的等彈性方案(圖2)。在國內,也可見健身器材大廠喬山健康科技與台灣最大 外商連鎖健身房 World Gym 跨域合作,由健身器材製造商負責生產硬體、連鎖健身房負責軟體服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圖2 居家健身房的跨業加值趨勢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7 務,結合兩者的優勢資源,合作生產在地化 健身產品,是具指標性的跨業合作範例。 二、混合健身模式的興起(Hybr id Approach to Fitness) 疫情培養大眾習慣居家數位健身型態, 也讓人們接受科技以更顯著的方式介入健身 活動。全球前三大健身器材品牌之一的力健 (Life Fitness, unknow)指出,許多健身房 會員在疫後仍要求健身房保留線上課程,需 求度甚至高於實體課程,線上課程儼然成為 健身族群的重要選項。如麥肯錫(2022)預 測,健身消費者的活動型態「從實體流向虛 擬」,已經形成不可逆的行為模式。由於數 位科技得以跳脫時間、空間限制,提供健身 選擇的彈性與廣度。連網健身器材、線上 直播課程、健身Apps等虛擬形式,皆在短 期內重塑健身產業的型態。健身活動不再 以「傳統健身房」或「居家健身房」為分 野,實體健身房將與數位科技大幅整合,演 變為一種「健身產業的混合模式」(Hybrid Approach to Fitness),成為健身產業的新常 態(CNBC, 2021)。 「混合健身」訴求以數位科技融合虛 擬/實體健身房的優勢,提供健身者更加多 元彈性的選擇。健身者一方面得以保持居家 運動的便利性與樂趣,另一方面也能夠保有 健身房會籍,依據自身的運動習慣分配運動 時間與課程。在「混合健身」的趨勢之下,「 健身教練」與「實體健身房」受到的衝擊影響 較大,需要適應數位科技帶來的營運轉型。根 據健身產業顧問公司 Two-Brain Business 分析, 未來將有三大數位化趨勢:(1)健身Apps持 續蓬勃發展;(2)AI人工智慧導入健身產業; (3)線上直播成為重要管道(圖3)。受到疫 情影響,以健康和健身為主題設計的APPS爆炸 性成長,直到疫情趨緩仍然熱門,而AI科技也 已經廣泛應用,透過各種傳感器產品提供AI服 務。Apps與AI服務多結合智慧穿戴設備應用, 如APPLE或Fitbit等品牌的智慧手錶,提供健身 者個人AI教練、數據分析等服務。再者,疫情 也創造龐大的線上直播客群,預測到2028年, 線上直播的複合年增長率為33%,隨著實體健 身房加入更多線上課程,會員對線上健身的需 求將越來越高。 為發展混合健身,健身業者必須關注三個 重要的數位科技應用策略:(1)實體健身的 智慧引導;(2)健身活動的數位互動;(3) 健身數據的軟體分析。實體健身房需將數位科 技做為提供更多服務的途徑,而非競爭對象, 並且,實體健身房仍有極大優勢,重訓設備仍 不可取代,而如泳池、桑拿、烤箱等設施更是 重要的增值設施。因此,除持續投資傳統業務 外,健身房業者可以從小規模的營運業務開始 採用數位化進行虛實整合,創造顛覆性的創新

8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營運模式(Life Fitness, unknow),例如發展線上行銷與諮詢管道、提供線上操作的彈性選擇、開發 戶外健身課程與地點等。更重要的是,設計適用於居家環境以及實體健身房的「兩用課表」,並配 合會員個人的課程分配方式,發展具有彈性的收費方式。此外,由於疫後健身需求增加,促使許多 企業與健身房合作,視健身房會員資格為員工福利的一環,因此,也可以拓展利用通勤、午休時間 健身的客群,並促使教練與健身房發展「低強度」、「迷你課程」,以接合不同年齡層、零碎時間 需求的受眾(ClassPass, 2021)。 三、小結:健身科技轉型加值的策略模式 健身產業融合數位科技除需整合智慧科技軟硬體、同時輔以資通訊科技,還需要鏈結不同產業 合作,創造新型態的商業服務模式。創新過程不能僅看到科技特質,而是需要建構品牌以結合現代 科技帶來的新價值。因此,健身科技的轉型加值重點是以科技強化優勢、解決痛點,甚至創造新誘 因來開發新客群。重要的並非科技的「種類」,而是利用科技滿足那些需求、加值什麼服務。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圖3 實體健身房的數位科技趨勢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9 從國際指標性案例和重要報告歸納,本 研究認為健身業者在面對疫後健身市場的需 求趨勢,可以關注三個重要機制(圖4): (1)社會互動:社會互動機制有助群體內產 生更強烈的文化和社群連結,提高使用者的 運動經驗,(2)遊戲化:使用類遊戲的元素 優化使用者體驗,能夠提升健身者的動力, (3)客製化:得益於數位科技的易用性與普 及性漸增,不但滿足客製化、也相對提升該 需求。這些機制與數位科技交互作用,創造 出特定的時空環境、發展創新商業模式,影 響商業目標與消費者需求,將大幅重塑未來 健身產業的態樣。 數位科技消弭過往空間與時間的界線,帶 動相關軟硬體技術應用,更延伸健身的概念與 想像,為健身產業帶來變革。本研究認為,現 階段需先進行虛實服務模式串聯,基礎於人機 互動技術、結合AI運算提升即時回饋、社群互 動的品質,以回應健身者的個人化與客製化需 求。同時,利用遊戲化機制增加健身活動的娛 樂性,結合穿戴式裝置打造沉浸式體驗,提升 數位方案的應用意願和效益。遠程規劃上,須 以「全人健康」(wellness)角度,跨業結合 如生理科學、營養健康、復健經濟等領域的方 案,以更宏觀的視野思考數位科技導入健身產 業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圖4 健身科技跨業應用機制

10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文獻索引:彭觀儀(2023),疫後健身科技的 加值發展策略。主要國家研發計畫題目資料庫。 關鍵字標籤:運動科技、健身科技、健身產 業、科技創新趨勢、跨業策略 重要參考文獻: • ACSM (2022). Worldwide Survey of Fitness Trends for 2022. https://journals.lww.com/acsmhealthfitness/Fulltext/2022/01000/Worldwide_ Survey_of_Fitness_Trends_for_2022.6.aspx (檢索 日期:2022/3/21) • ClassPass (2021). ClassPass Beauty and Fitness Trends: What To Expect In 2022. https://classpass. com/blog/fitness-beauty-trends-2022/?utm_ source=IHRSA&utm_medium=Article&utm_ campaign=2022+trends(檢索日期:2022/4/11) • CNBC (2021). Americans are heading back to gyms as interest in at-home workouts wanes, Jefferies says. https://www.cnbc.com/2021/06/18/americans-backto-gyms-interest-in-at-home-workout-wanes-jefferies. html (檢索:2022/6/15) • Les Mills (2021). 2021 Global Report reveals 7 key trends for the new fitness landscape. https:// www.lesmills.com/uk/clubs-and-facilities/researchinsights/fitness-trends/2021-global-report-reveals7-key-trends-for-the-new-fitness-landscape/ (檢 索:2023/3/20) • Life Fitness (unknow).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FITNESS INDUSTRY SHOULD YOU CHANGE YOUR GYM’S BUSINESS MODEL – OR PLAY BOTH GAMES? https://www.lifefitnessemea.com/ en-eu/blog/digital-transformation-in-the-fitnessindustry-958456 (檢索日期:2022/9/25) • McKinsey (2022). A changing Fitness consumer. https://thefitsummit.com/wp-content/ uploads/2022/06/Eric-Falardeau-Partner-HealthFitness-_-Wellness-McKinsey-_-Company.pdf (檢 索日期:2023/3/22) • Mindbody (2022). 2022 Wellness Index: Fitness Report. https://www.mindbodyonline.com/sites/ default/files/public/education/learning-assets/2022MWI-Fitness-Report.pdf (檢索:2023/3/23) • NPD (2022). Retail Momentum: Ups and Downs. https://www.npd.com/news/thought-leadership/2022/ retail-momentum-ups-and-downs/(檢 索:2022/10/15) • SPORTSTECHX (2020). FITNESS TECH REPORT 2020. • The 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 (2021). The Global Wellness Economy: Looking Beyond COVID. 聯繫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 彭觀儀 輔佐研究員 (Email: r07630005@cier.edu.tw)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11 運動科技的國際創新策略 資料來源 / 中華經濟研究院 https://cieropencall.org 前言/摘要 運動科技的發展,是物聯網、巨量資料、機能材料、感測器、虛擬實境擴充與5G 通訊等多種前瞻科技的匯聚,也是體感科技、視覺科技、智慧場域科技的整合進化與擴 散。運動科技也成為新創聚落和新創團隊的重要創新主題。例如加州矽谷聚集100餘家 以運動科技為主的新創公司,以色列全國6,900餘家新創公司中,亦有超過200家以運動 科技為主要市場的新創團隊。在運動科技的創新發展趨勢上,諸多國際科技大廠已紛紛 與知名運動團隊和各項賽事活動共同合作開發運動科技設備和應用模式。 面對運動科技創新發展的熱烈趨勢,2021年11月份舉辦的「臺灣運動x科技產業策 略(SRB)會議」中亦提出「運動×科技產業升級創造新價值」、「運動×科技新興服務 模式發展」及「融合科研成果與創新技術發展智慧新應用」之三大推動重點。未來如何 打造運動科技發展的產業生態系,以運動科技發展經驗補強「數位臺灣」於智慧生活、 數位娛樂所缺乏之「軟體經營能量」,亟需深入的實例研究,為政策機制擘劃提供實質 建議。 一、運動科技創新的版圖與生態系 運動科技的創新發展軌跡,是以運動社群為核心的使用者需求為基礎,隨著運動 模式和社會生活趨勢共同演變,加上各種科技的擴散應用機會,共同引領運動科技需求 的蔓延。運動已不再只是專業運動菁英的體能技巧展現,更逐步成為生活風格和社會健 康的一環。物聯網、感測器、機能材料、巨量資料分析、雲端運算、5G通訊等諸多種 前瞻科技,拓展體育活動調整的想像空間;而融合不同前瞻技術的系統性科技,如體感 科技、混合實境科技、智慧場域科技等,更為運動科技帶來不同功能性結合策略。相對

12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地,以運動科學為基礎、以專業運動員為核心的運動產業,也開始更加重視健身社群和運動觀 眾的需求。與之對應的科技應用,則是從原先以運動設備和運動員裝備的研發為主,越來越強 調結合各種新興的數位科技,為運動帶來更豐富的型態和體驗效果。 運動科技的產品和服務,會隨著健康運動的價值擴散而連結更廣的客群市場。以服務運動 員為主的運動設備器材和培訓課程,可以提升運動員的表現;而原本服務於專業運動員的設備 器材,也隨之可轉換為個人或復健使用的相關設備。同樣地,原本用於專業運動員的培訓課程 和賽事影像,亦可結合遊戲化的體驗設計,轉化為運動粉絲的娛樂體驗行程,或是個人健身者 的遊戲化培訓課程等。此外,協助專業運動員維繫生理機能和身體健康的飲食配方,或是運動 傷害復健的設備和照護方式,也可以經由轉換改為一般民眾或復健患者所用。換言之,這些原 本由服務專業運動員為主所開創的運動科技產品和服務,會隨著運動員使用後的效益而展現出 產品驗證效益,並經由適當的轉換或調整而為運動迷、一般大眾和復健患者所用,並因此擴展 運動科技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參見圖1)。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圖1 運動科技產業的價值擴散版圖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13 運動科技創新的策略機制,可依其核心利基和其最終營運需求的落差,以此界定需要增補的 創新面向或合作夥伴(參見圖2)。例如以實體科技為主的新創單位,必須在運動科學與數據應用 上拓展能力,才能夠使最終產品真正回應運動時的實際需求。相對地,以軟體開發或虛擬實境為 核心的新創單位,必須思考如何建立使用者的應用介面,讓使用者有具體的轉換入口進入數位應 用。而具有完整運動設施器材產品的公司,除僅銷售其設施產品外,還可進一步思考如何拓展運 動體驗、運動課程和社群經營等功能,因此需要與教練、社群平台、虛擬場景共同開發。對更大 尺度的運動場域營運單位來說,除引入場館智慧設備以優化經營模式外,更可以進一步改變服務 流程,結合更多元的運動服務功能來提升場域價值,而場域服務的供應商就是重要的合作夥伴。 總體來說,運動科技的落地應用,可分為兩大路徑。其一是科技的創新研發,從硬體設施、 軟體服務、人機互動等切入點,構思與設計其產品和服務。包括運動機能服飾、運動輔助設備、 運動器材設施,或是用以捕捉運動狀態的影像紀錄器材等,以「智慧設備」的模式協助運動者提 升運動技能或運動體驗。另一種路徑是基於生理數據和運動科學的運動技能培訓,諸如監測生理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圖2 科技特質影響創新合作夥伴

14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徵狀、以數據評估理想數值,或是追中記錄運動表現的變化等。這類的運動科技創新需要搭配 特定的裝置來偵測變化和提供數據,並高度仰賴視覺化界面的呈現,更重要的是提供解讀數據 的科學化服務。不僅運動員的數據,觀賽粉絲的數據也同等重要,特別是這些數據對應的行為 模式具有高度的商業化價值潛力,也被視為是引領運動服務模式、提升銷售價值的關鍵。 二、全球三大區域的運動科技創新概況 根據SPORTSTECHX(2022a, 2022b, 2022c)的報告,全球的運動科技發展可分為北美洲、 歐洲、亞太三大區域,而各自在運動科技產業的三大類別表現和關注重點或有異同。北美和歐 洲國家的運動科技新創主題領域以運動員表現占比最大,亞太地區比較著重運動粉絲市場,這 些差異也表現在各區域的運動科技新創投資主題上(參見圖3)。 北美區域向來自全球科技研發與新創投資的重鎮,不僅科研新創眾多,新創投資者亦是全 球最多的地方,但以運動科技為核心的專業培育計畫相對較少,主要仰賴科技新創自行尋求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SPORTSTECHX (2022a, 2022b, 2022c) 圖3 全球三大區域運動科技創新投資比重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15 合機會。目前與運動科技創新相關的創新培育單位,來自三種類型的合作營運,包括: 關切運動科技新創的創辦人尋求夥伴共同創立、運動產業大公司與新創加速器營運商合 作,以及運動球隊自己設立加速器並委託營運。例如 STADIA VENTURES 旗下專注於 運動科技新創的加速器 Stadia Accelerator,由兩位原本即在運動產業界的創辦人共同經 營,而其營運資源來自兩個基金,分別是由 Stadia Venture 進行5年投入1,000萬的投資 基金,以及另外經由投資新創股權所獲得的創投收益基金 Stadia Growth Fund。獲選加 入 Stadia Accelerator 的新創團隊,完成期培訓計畫後,可視成果獲得10萬美元的股權投 資,並經由密集指導後,跟美國的頂級運動和電競產業社群連結。其主要的合作單位包 括美國的運動聯盟和協會(諸如全球汽車競賽協會、運動與健身產業協會等)、運動品 牌商(如Johnny Mac’s)、運動廣告媒體(如Sportradar、Reuters Sports、Golf Channel Academy等)、創投資金(如Detalus、LHM、Enterprise等),以及其他具有全球知名 度的大公司(如AT&T、Amazon、Sony等)。 歐洲運動領域專屬投資者較少,但結合孵化器與加速器所提供的專業培育計畫眾 多。一方面,這反映出歐洲各國在新創投資資本的普遍規模確實未如美國或中國來得 大,但另一方面也顯示歐洲各國確實都有意願投資和培育運動科技的發展,將之視為創 造與帶動文化娛樂和運動休閒產業的重要主題。從歐洲運動科技新創加速器的成立特質 來看,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是來自官方所支持的新創基金,另一則是由全球大企 業以其資金和技術資本投入其中。另外,由於歐洲跨國互動關係的緊密性,亦有屬於跨 國聯盟性質的單位倡議運動科技的發展。 例如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洲運動創新平台(Europe Platform for Sport Innovation, EPSI)是一個非營利性歐洲協會,主要成員為歐洲國家中關注運動和創新的產學研機 構。此外,EPSI也Big4Sports運作的協調者。成立於2019年的Big4Sports,是一個由歐盟 Erasmus+計畫所支持的跨組織運作平台,目標是為創新的運動治理計畫找到解決方案, 並促進公私部門投資與運動組織之間的連結。ESPI的營運工作主要可分為三大項:(1) 遊說與教育:包括針對運動創新所需的新政策和人才培育發展,遊說政策決策者增加相 關投資,或進行相關政策規劃推動。(2)財務募資:例如將各國對運動科技應用的徵 案補助資源傳送給成員機構,讓成員可以從中找到適合的資源或合作夥伴,以及接受各 成員所提出的運動科技發展構想,協助找到合適的資源。(3)開拓業務:促進成員之

16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間的合作以開拓新的運動事業機會。 相較於北美區域和歐洲區域的運動科 技創新生態系,亞太地區的運動科技投資者 和創新培育計畫都相對薄弱,並以中國、印 度、日本、澳大利亞等大國為主。但隨著 亞太區域運動科技產業越來越受到重視, 相關的投資者與創新平台也陸續增設,而 新創投資重點從服務粉絲的賽事(電競) 影音串流,轉向健身科技和服務、夢幻運 動(Fantasy Sport)等。例如成立於2012年 的澳大利亞運動科技網絡(Australia Sports Technologies Network, ASTN),是一個由產 業主導的運動科技創新生態系社群,其目標 是協助澳大利亞運動科技公司擴大科技應用 規模,並將其商業化營運擴展到國際市場, 以及協助學研單位將研發計畫商業化。ASTN 關切的運動科技創新主題分為三大面向、九 項主題,包括:(1)運動與娛樂產業:運動 場館、媒體與傳播、社群媒體和粉絲經營、 電子競技和夢幻運動。(2)菁英運動:職業 等級的運動員培訓,以及避免運動傷害的相 關運動醫學。(3)大眾參與和活躍生活。為 進一步深化運動科技創新的能量,ASTN自 2020年即著手規劃成立新的培育體系,並在 2022年3月正式成立「澳大利亞體育創新卓越 中心」(Australian Sports Innovation Centre of Excellence, ASICE),場址位於墨爾本奧 林匹克公園附近Cremorne的維多利亞旗艦 數位中心(Victorian flagship Digital Hub of Cremorne)。該中心將針對運動科技領域的 新創支援、運動科技知識、創新工作空間、 連結合作等事務,深化ASTN的營運能量。 三、小結 從國際推展運動科技創新的經驗來看, 串連科技研發與運動社群是促成運動科技創 新成果的重要策略。為新創提供高度的商業 培訓,以及連結具有投資意願與經驗的資本 對象,甚至是借助其創新網絡找到技術上相 互合作的新創團隊,乃至於獲取接受培育的 名聲等,都有利於新創團隊的後續發展。此 外,由既有運動產業鏈所建構的生態系,也 是支持新創團隊研發成果邁向商業化發展的 重要體系。特別是既有產業鏈中所具備的生 產製造能力和銷售通路資產等,有助於新創 團隊更快取得生產所需的嫻熟技術和設備, 同時連結國際產業供需體系。 除了以不同路徑串聯運動科技的創新社 群之外,對於運動科技創新的選題也具有同 樣的重要性。運動科技的應用需求可劃分為 兩大類型的市場,一是以精密度高且高整合 的解決方案,屬於少數消費者可負擔的完整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17 運動系統。諸如各類運動的虛擬場景培訓系統,或是搭配高值實體設備和高價訂閱制的 套裝式健身設施。另一是更強調大眾業餘運動或健身市場,以單一設備或單一應用程式 擴展其市場規模。但其設備或程式必須考慮與其他設備之間的相容性、提升消費者的黏 著性,減少被其他產品取代的機會。 為了克服國內運動科技新創所面對的問題,未來在推動運動科技創新上,需要適度 針對三個課題進行調整: (1)提升運動數據捕捉能力和運動科學分析的連結關係。具體策略可以結合運動團體 建立運動科學數據資料庫,或是與專業單位(如球隊、場館、大型賽事等)建立 合作關係,以及強化以數據為基礎的服務模(數據視覺化、結合專業指導等)。 (2)技術成熟新創須強化軟硬整合的系統化服務能力,特別是擴展與具社群規模的賽 事和場域合作,完善服務流程,以及經由賽事或新創網絡擴展國際驗證機會。 (3)結合場景、賽事、社群建構商業模式,例如利用VR提供平常不易接觸到的運動體 驗,並針對重視技能提升的菁英運動、專業培訓、賽事應用等創造系統性的培訓 服務,甚可以引入退役知名運動員共同經營業餘訓練社群。 文獻索引:黃仁志(2023),運動科技的國際創新策略,主要國家研發計畫題目資料庫。 關鍵字標籤:運動科技、運動產業、科技創新趨勢 重要參考文獻: • SPORTSTECHX (2022a) North American Sports Tech Report 2022. https://SPORTSTECHX.com/nastr/(檢索日期:2022/02/14). • SPORTSTECHX (2022b) European Sports Tech Report 2022. https://SPORTSTECHX.com/estr/(檢索日期:2022/02/14). • SPORTSTECHX (2022c) Asia-Pacific Sports Tech Report 2022. https://SPORTSTECHX.com/apstr/(檢索日期:2022/02/14). 聯繫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 黃仁志 輔佐研究員(Email:hjccier@cier.edu.tw)

18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運動科技的落地應用研析: 運動場域科技化的策略方向 資料來源 / 中華經濟研究院 https://cieropencall.org 前言/摘要 科技發展為運動場域帶來重大影響,也將運動產業推往更高的層次。運動場域科技化的價 值在於提高運動場地的安全性、舒適度和永續性,為運動選手提供更具效率的訓練空間,以及為 來體育場觀賽的民眾帶來更舒適且更便利的環境,讓賽事管理及運動選手表現等方面皆能得到提 升。因此,運動場域科技化已經成為現代體育的重要趨勢,而推陳出新的科技也不斷激發體育業 的創新。 一、運動場域科技化的市場趨勢 運動不再像以往只重於訓練,現在的運動趨勢還加入了觀賞、休閒娛樂、社交等功能,同時 也結合科技創造出更多類型的運動項目。運動科技應用的範圍很廣,例如智慧運動場館、AI全景 多視角影像、3D回放技術、鷹眼、穿戴式裝置、智慧球鞋等。運動科技可依「使用對象」跟「 使用需求」分成兩大類:一是觀賞型,主要針對粉絲球迷,像是比賽觀看或是娛樂用途的運動科 技。二是參與型,像是教學培訓應用上的運動科技,或是娛樂體驗時所用到的穿戴式設備、智慧 場館的器材等。 從運動科技場域的市場分析來看,運動場域科技化的重要趨勢包括有三:(1)促進運動場 域數位化及虛擬化:將娛樂活動與數位平台結合,開發新技術監控球員的表現以升級觀看體驗、 吸引更多粉絲,提高觀眾參與度以推動市場成長;(2)運動場域智慧化:利用穿戴式設備和智慧 體育場的普及,有助於更好地評估運動員的表現,也能提高運動科技的市場需求;(3)結合運動 科技應用的賽事、遊戲和商品,將成為運動科技產業發展的主要推力。這些新的市場趨勢也將為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19 運動員、投資者和籌辦者提供更多的商業化盈利機會。 根據Crunchbase的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8月為止,全球運動新創科技的風險投資金額已經高達 7.868億美元(約230億台幣),其中與體育活動相關的數據分析、運動表現監控、虛擬實境應用和 運動穿戴裝置等,都是全球爭相投入的領域。另根據Technavio的市場研究調查,運動科技市場預計 從2021年到2026年將增長245.6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23.09%。2022年以後全球的運動科技在 北美的運動科技市場占比增長顯著,增加了43%,以美國和加拿大兩國為主(參見圖1)。 促進北美運動科技市場在期間內的快速成長的原因,主要為創新的運動科技商品和平台持續出 現、網路普及率提升、先進遊戲機(video game consoles)持續推陳出新等。驅動運動科技市場的社 會效益擴散,主要是因為運動賽事可以在不同的場域舉行,例如大型運動科技場館、地方的運動科 技酒吧、主場等,以此擴大受眾群體,積極宣傳相關理念及科技應用於運動的重要性,以提振運動 選手士氣。 二、運動場域融入科技的優勢 運動場域的類型主要分為戶外與室內,其智慧化技術與服務、數據串聯驗證能夠加速整個場館 資料來源:Technavio(2022) 圖1 全球運動科技市場2022-2026

20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或場域的科技化,讓運動科技不單純只是在體 育及運動層面,還能產生其他的加值服務,使 運動賽事科技進化,發展新商模。 在室內的運動場館數位轉型應用與驗證的 方面,相關的情境與方案可以導入場域軟硬資 訊整合、發展創新運動訓練及體驗,使沉浸式 科技整合垂直應用導入聚落型園區運動場館、 國民運動中心。其推動方式譬如以智慧複合式 運動園區新興技術與場域實證、智慧高球裝置 賦能智慧桿弟導入場域驗證創新服務、運動科 技促進企業智慧健身及健康場域驗證等。 在戶外運動科技加值應用與驗證方面,相 關的情境與方案則是以科技整合創造戶外運動 的技術加值創新服務,讓場域得以進行解決方 案的垂直整合,進而形塑智慧戶外場域典範, 例如戶外登山、戶外騎乘跨域加值服務驅動產 業高值化。其推動方式有戶外新興登山運動服 務關鍵技術場域實證、戶外探索科技整合運動 服務場域驗證、智慧健身自行車科技研發與實 證場域等。 在運動賽事科技進化應用與驗證方面,以 垂直整合賽事、運動員、資訊、服務與需求, 建立新形態、全時域的粉絲參與應用服務架 構,不僅可以為運動產業、運動科技新創實現 大數據的資料變現,還可以建立持續精進的粉 絲經濟。推動方式例如將智慧球場運動粉絲行 為互聯網雛型場域進行驗證,規劃導入棒球場 並與球團合作。 總體來說,運動場域科技化包含三個層 面的效益:(1)提升運動員價值:藉由設備 和場域的升級,幫助球員取得更好的表現跟 成績。(2)提升球迷的觀賽品質:智慧場域 科技化讓運動迷能夠更深入且多視角的了解 及觀看比賽。(3)數位化提升消費的便利 性:藉由運動迷的體驗經濟,讓觀眾可以更 便利的取得場上的服務。而將數位科技整合 到產業界中的營運功能,更能為運動產業帶 來三種面向的潛在效益:(1)拓展內容範 疇;(2)吸引人流;(3)產生收益。(參見 表1) 三、國際案例及我國可發展的面向 運動與科技的結合日趨普遍,傳統的運 動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在消費者的需求。此 外,受疫情影響,加速各種運動線上化,場 域也不再受限於特定的地方。不論是在家裡 或在場館,甚至在戶外,都能以科技的方式 將運動或運動賽事再升級。 運動產業科技化的發展在國外已有一 些成功的案例,而運動場域科技化不單只是 為運動產業帶來影響,也可為社區及都市的 帶來區域發展效益。以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創 新體育館(Amsterdam Innovation Arena)為 例,其創新重點有五大項目:分別是(1) 數位連結、(2)強化粉絲體驗、(3)確保 觀眾旅程順暢及滿足繁忙市區的移動需求、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21 (4)確保用戶資訊安全、(5)設施管理。另一座也是位於荷蘭的約翰克魯伊夫體育館(Johan Cruijff Arena),則是藉由連結運動數據分析生態系,激發使用者的想像力來創造更多的解決方案。其中 歸納出兩大模式:(1)將大數據結合智慧場館:以真實的場館和生活場域建立大數據中心,聚焦 當地的生活型態和產業生態,發展以「數據」為基礎智慧應用;(2)結合AI與大數據的應用: 以AI建構演算模型,將數據餵給人工智慧機器,經由機器深度學習後產生各種人工智慧分析模 型,可用來改善企業預測與決策。 四、我國運動場域科技化的策略方向 借鏡國外的體育場館科技化的案例,並根據台灣目前的發展以及技術能力,未來我國發展運 動場域科技重要策略,必須關注運動場域的「線上化、智慧化、互動化、沉浸化」。在發展策略 上需要關注軟硬整合、虛實融合、沉浸互動、場域創新,以硬帶軟、創造整合機制的方式,驅動 運動科技產業化。 在實務應用層次,運動場域科技化可區分成「場域面」及「商業面」兩類路徑。場域面路徑 強調善用社區運動的需求和場館,尤其民眾通常會考慮就近的運動場地優先,比如住處附近的運 動中心或運動場。相反的,若運動場離住家遠,即使蓋的很豪華也很難吸引民眾頻繁的使用。藉 由社區運動場館的科技化,也能夠進一步達成運動場域在地化的效益,讓運動場域的營運符合民 眾的可及性。場域社區化同時也可搭配蒐集在地數據,讓大數據可以分析在地民眾的運動偏好, 表1 數位轉型在運動產業產生的效益 資料來源:詹皓羽、康正男、尤欽弘(2021);Zinnov(2021)。

22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藉以改進當地的運動軟硬體設施或環境。 商業面路徑則應注重「相容性」及「區隔 性」。技術上相容性好、複製得快,就是較好 的產品,也更易推廣;場域相容性高的,例如 在家運動的數據能夠存在app內、傳到場館, 民眾可以不限地點延續之前的紀錄,就可讓用 戶的使用意願變高。區隔性則是要在用途及服 務對象上做出區隔,並區分「數據分析」和「 數據應用」的商業化價值。數據分析的含金量 低,因為較少用戶會真的在意重訓時多做的那 幾下;但是數據應用比如做幾下換兌換卷,能 夠為使用者帶來具體獲益感受,就會讓很多人 在意。 運動科技的產品往往有專業或大眾兩種受 眾的不同區隔,但現在走勢已逐漸將專業運動 的功能大眾化。因此,基於場域面的不同受眾 特性和商業面的整體需求,未來推動運動場域 科技化的策略可參酌以下建議: 社區的場地運用擴大化,開放社區型場域 成為多元廠商的POC驗證場所,從娛樂的角度 切入,增加民眾接受度。 場域管理設備與個人使用設備須具備相容 性,讓個人或團體在運動時,可以同時連動個 人的居家設備及場館的公共設施,讓數據得以 累積。 收集的數據不再只是用於專業訓練或是大 型比賽,應普及到社會大眾,甚至融入社區。 文獻索引:林欣蓉(2023),運動場域科技化 的重要性,主要國家研發計畫題目資料庫。 關鍵字標籤:運動場域科技、場域科技化、運 動科技、運動產業 重要參考文獻(3-5篇): • Technavio (2022) Sports Technology Market Size to Grow by USD 24.56 billion | Agile Sports Technologies Inc. and Athlete Intelligence Among Key Vendors. • Zinnov(2021) SPORTS TECH: A NEW SPIN IN THE BALL FOR THE SPORTS INDUSTRY. • 詹皓羽、康正男、尤欽弘(2021)後疫時 代運動產業數位轉型探析,運動管理,54 期,44-65頁。 聯繫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 林欣蓉 輔佐研究員 (Email:hjlin@cier.edu.tw)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23 運動服務業發展趨勢(2023年) 資料來源 / 台灣趨勢研究 https://www.twtrend.com/trend-detail/sports-activities-2023/ 作者 / 副理 李家如 / 研究助理 曹瑋 「運動服務業」在行政院主計處於110年第11次修正的「中華民國行業統計分類」中定義為: 「從事職業運動、運動場館經營管理及其他運動服務之行業」,其中又可細分為「職業運動業」、 「運動場館」及「其他運動服務業」三種細類,包含的經濟活動整理如下表所示: 表1 運動服務業細類架構與參考經濟活動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行業標準分類,本研究整理

24 SPORTS IMPACT 市場動態 運動產業涵蓋範疇甚廣,我 國早期運動產業多著重於運動用 品製造業的發展,因此我國擁有 較完善的運動器材、運動用品等 產業供應鏈。隨著國民所得不斷 提升,加上民眾對健康生活的意 識日漸提升,民眾對運動相關服 務需求亦隨之增加。 除此之外,為鼓勵民眾將 運動融入生活,養成終身運動習 慣,提升健康體適能,政府推動 「運動i臺灣」、「運動i臺灣2.0 」等全民運動相關政策,積極促 進民眾提升參與運動的興趣,同 時,帶動運動服務業市場擴張。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 眾對自身健康的狀況更加關注, 注重健康保健的意識更為蓬勃,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公布111年運動 現況調查成果顯示,國人參與運 動人口比例達81.8%,規律運動 人口比例自103年以來,首度達到 圖1 107年~111年我國運動服務業之營利事業家數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圖2 107年~111年我國運動服務業之銷售額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單位 : 家 ; 成長率 單位 : 百萬元 ; 成長率 107年 108年 109年 110年 111年 107年 108年 109年 110年 111年 34.0%,顯示透過政府多年的推廣,以及民眾對自身健康意識的抬頭,有越來越多的民眾養成運 動習慣。透過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近五年我國運動服務業之營利事業家數持續增加(詳見圖1) ,自107年的2,280家逐年上升至111年的3,916家,107至111年間的平均年成長率為14.5%。 觀察運動服務業銷售額之發展趨勢(詳見圖2),雖11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影響,全國 升級至三級警戒,導致營收減至286.5億元,下滑16.3個百分點,但隨著疫情趨緩,運動場館重 新開放,各類戶外運動的限制逐漸寬鬆,運動人口逐漸回流,111年銷售額隨之上升至368.6億

體育用品專刊 • 市場動態 25 元,來到近五年新高,較前一年大幅上升28.6個百分點。整體而言,近五年營收雖受到疫情影響, 於110年時明顯下滑,但整體呈現成長之趨勢。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我國民眾運動消費支出調查」結果可知,在106年至110年間參與性消費支 出中,民眾支付「運動課程費」及「入場費、會員費、場地設備出租費」位居一、二,顯示我國民 眾願意花錢前往運動場館參與運動。透過財政部統計資料可知(詳見圖3),運動場館業家數自107 年的1,716家,逐年成長至111年的2,434家,107至111年間的年平均成長率為9.2%。 隨著運動場館家數增加,連同帶動107年至109年運動場館業的銷售額持續成長(詳見圖4), 然而,於11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運動場館配合政府發布三級警戒之防疫措施暫時關閉,營收受到強 烈衝擊,減至243.8億元,而後111年疫情趨緩,防疫政策逐步寬鬆,運動場館恢復開放,民眾亦願 意重回運動場館運動,111年之營業額成長至306.6億元,提升25.8個百分點,且創歷年新高。 由財政部的統計資料可知,在各類型運動場館中,近五年皆以「健身中心、健康俱樂部」為大 宗,健身中心、健康俱樂部的家數自107年的482家上升至111年的894家,107至111年間的年平均成 長率為16.9%(詳見圖5)。 另外,在健身中心、健康俱樂部的銷售額方面(詳見圖6),由於健身中心、俱樂部屬病毒傳 染高風險環境,政府公布健身房相關防疫指引措施,期降低民眾感染風險,民眾亦為自身健康減少 出入高風險場所,以致110年營業額大幅下降至123.6億元,衰退18.7個百分點。111年由於疫情趨於 圖3 107年~111年 我國運動場館業之營利事業家數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圖4 107年~111年 我國運動場館業之銷售額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單位 : 家 ; 成長率 單位 : 百萬元 ; 成長率

26 SPORTS IMPACT 市場動態 圖5 107年~111年我國健身中心、 健康俱樂部之營利事業家數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圖6 107年~111年我國健身中心、 健康俱樂部之銷售額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單位 : 家 ; 成長率 單位 : 百萬元 ; 成長率 穩定且管制放寬後,民眾回到健身房運動,111年的營業額明顯上升至153.4億元,且創近五 年新高。 綜合上述分析結果可發現,在政府積極推廣及國民健康意識抬頭的影響下,國人運動風氣 逐漸蓬勃,運動服務的需求亦隨之增加,許多業者看好運動市場前景並持續投入,即使在本土 疫情肆虐、實施三級疫情警戒的110年,運動服務業家數依舊持續增長;其中,不乏各產業跨足 經營,除了原本中大型複合式健身中心外,市場上亦出現專營特定族群、打造量身客製化訓練 的工作室或健身房,提供民眾更多元的選擇。 然而,隨著110年5-7月新冠疫情嚴峻影響,國內防疫措施提升至三級警戒,室內外運動場館 封閉管制,雖於同年7月適度鬆綁部分措施,室內外運動場館逐漸適度開放,但民眾仍需配合實 聯制、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使用個人運動器材、避免肢體接觸及禁止團體競賽等相 關防疫措施,造成民眾在運動上產生諸多不便,民眾前往運動場館的意願降低,運動服務業的 營業額衰退不少。 據台灣趨勢研究「第三級警戒下防疫新生活調查:生活篇」的數據顯示,疫情警戒第三級 之下,六成以上民眾為了減少外出、避開人潮,因而改為在家運動,其中,56.4%民眾會利用線 上平台輔助在家運動,最多人運用Youtube輔助在家運動;另外,過去有加入實體運動指導課程 者,為了不讓訓練中斷,有較高比例會轉為利用線上平台在家運動,而最常在健身房運動者, 參與健身房開設線上運動課程的比例較高。為滿足民眾在家運動的需求,許多業者也著手經營

體育用品專刊 • 市場動態 27 Youtube或打造健身網紅,藉此培養民眾的黏 著度。 隨著近年來科技發展快速,在疫情期前 可看到市場上已有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穿 戴式科技、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等智慧科技 與運動結合之服務產品,但經過疫情期間的 醞釀發酵,運動與科技結合之應用已更加緊 密。舉例來說,有多處國民運動中心進行翻 修,引進智能羽球場、未來棒球館、光能運 動墊、VRBOX虛擬射擊、沉浸式智能飛輪 課程以及室內高爾夫球模擬器等多樣科技器 材,欲帶給民眾嶄新的運動體驗。 在國際產學合作方面,教育部體育署 攜手世界規模最大、來自以色列的 HYPE Sports Innovation,並委由陽明交通大學產業 加速器暨專利開發策略中心(IAPS)辦理 「HYPE GVA Taiwan加速器計畫」,自107年 以來共培育95個來自20個不同國家的運動科 技新創團隊,其中包含智能羽球場館提供24 小時無人羽球館自動化服務、智能桌球拍及 互動式紅外線框系統、Smart Motion Capture Fabric Tape 智能衣等運動相關服務或產品, 目前即將邁入第10期計畫。臺灣師範大學則 與國科會合作推出「擴大運動科學研究能量 與成果橋接計畫」,其中,WhiizU導入AR 技術,開發石門水庫虛擬自行車路線,台灣 創明則推出LPS運動員軌跡追蹤系統,可同 步監測選手訓練、比賽時的體能數據,即時 反饋給選手跟教練,強化競技表現。 另外,亦有不少大型運動活動導入科技提 升活動趣味性,111年新竹縣舉辦「全民AR健 跑闖關大會獅」的三場賽事結合AR擴增實境; 交通部觀光局亦於同年12月首次攜手國際知名 自行車虛擬平台Rouvy辦理「臺灣自行車天堂 A」,吸引1.4萬人次國際車友線上共騎,於112 年2月舉辦第二場「自行車天堂B」並新增三條 新路線。上述大型運動活動中,除了提供民眾 新穎的運動科技體驗,亦能結合在地文化、風 景等進行推廣,未來運動產業相關業者可善加 結合科技產品,打造具較高互動性的運動活動 吸引民眾參加。 綜觀台灣運動科技應用的發展,行政院 已通過《國家運動科學中心設置條例》草案( 立法院已於112年1月10日三讀通過),建立專 責組織,投入運動科學研究及應用,提高運 動科學的支援量能,亦規劃111年至115年進行 「台灣運動×科技行動計畫」,致力以Sports Everywhere為願景,將運動科技運用於智慧運 動器材、智慧場館、運動數據資訊分析、虛擬 賽事體驗、運動選手培訓、線上運動媒體服務 以及運動社群互動平台等,欲帶動民眾運動風 氣,提升專業運動選手的競技能力,進而促進 台灣運動科技之發展。 整體而言,隨著疫情逐漸遠離,後疫情 時代的運動服務產業,不論線上虛擬或實體設 施,與科技結合已成未來重要趨勢,未來運動 服務可藉由運動科技之應用,提供更具創新的 運動服務,滿足民眾多樣化之需求。

28 SPORTS IMPACT 資 訊 動 脈 奔向永續發展: 台灣運動產業迎接淨零挑戰 資料來源 / 112年9月號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 全球對永續發展的推動為台灣提供運動產業催化轉變的獨特機會,隨著我國國家發展 委員會於2022年3月發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 軌跡與行動路徑,以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而運動產業 亦在實現這一重要目標中發揮關鍵作用。我國運動主管機關教育部體育署也早於2021年4 月制定了運動產業發展政策綱領,該綱領提供了推動智慧化運動產業服務、鼓勵運動產業 研發創新等未來產業規劃藍圖,強調運動產業永續成長的重要性。 鑒於這些引領國家未來發展的政策,行政院科技辦公室於2021年11月所舉辦的「台灣 運動×科技產業策略SRB會議」,其中就推動策略、科技推動運動產業蓬勃發展之展望、 結合預防醫療推動樂活運動×健康生活及跨領域人才培育策略等議題,揭示了運動與科技 之間的潛在連帶效應來實現運動永續之概念。本文將探討台灣運動產業在實現永續發展方 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並以台灣路跑產業的綠色潛力為例,帶出運動產業未來機會,促 使台灣的運動產業奔向一條真正永續且繁榮發展的道路。 台灣運動產業面臨的挑戰 根據Global Wellness Economy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體育產業總值將超過1.1兆美元。 其中,亞太地區是帶動運動產業高成長的主要地區之一。在台灣運動市場部分,猶如體育 署年度運動消費支出調查統計中說明,近年來年度的運動消費支出皆呈現持續成長之趨 勢。但2020~2021年因受疫情影響,總體運動消費支出略微下滑,但隨著2023年台鋼成為 中職第六隊、3月在台中洲際棒球場舉辦的經典賽、兩位前NBA知名球星分別加入T1職籃 桃園雲豹隊與 P League 高雄17Live鋼鐵人隊,以及2023年與2024年將相繼舉辦的世大運、

RkJQdWJsaXNoZXIy MjIwMj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