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期專刊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13 索滑輪機、史密斯機和第一台腿伸展機。之 後,Universal 和 Nautilus 則開發了多功能舉 重機,允許用戶用一台機器完成許多不同的 練習。1960 年代之後,健身器材逐漸被引入 當時仍然很少見的力量訓練健身房。在2000 年以前,肌力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鍛鍊 更強壯的肌肉,以及提高運動的成績表現, 肌力訓練的對象,以運動員及重視身材的年 輕人為主。近年來有關肌力、肌耐力對健康 益處的實證研究資料快速增加,例如阻力運 動對骨骼組織所產生的負重,會刺激年輕人 的骨質形成、減緩中年人的骨質流失,因而 可能會降低骨質疏鬆和骨折的危險性。 最近的觀察性研究也發現所有原因導致 的死亡和肌力、耐力訓練程度成反比關係, 可能是因為肌力訓練會促進並維持代謝活性 強的淨體重(lean body mass),這對於增 強葡萄糖代謝非常重要,因此在2007年版之 後的運動建議中特別加入肌力訓練的部份。 隨著運動健身產業的蓬勃發展,帶動更多健 康、體能與技巧差異極大的參與者,積極加 入肌力訓練的行列,更多元、更富變化的訓 練設備與方法,也持續地被創造發明出來, 以因應不同對象的需求差異。 我們人體肌肉收縮的形式組合,理論應 包括:向心等張、向心不等張、離心等張、 離心不等張、向心等速、向心不等素、離心 等速、離心不等素、與等長收縮運動,但在 運動科學與教練實務,我們只分為:等長、 等張與等速三大類。 1. 等長阻力訓練(isometric resistance training) 是肌肉對抗阻力時,肌肉長度不變,對應 的關節也沒有可見的活動,等長阻力訓 練時,通常是對抗無法移動的阻力,運動 訓練時,肌肉通常是非最大的收縮用力情 形。常見的等長收縮,包括:用力推牆、 拔河對抗、提重物、握球拍等。 2. 等張阻力訓練(isotonic resistance training)是 最傳統、最常見的肌力訓練模式,使用啞 鈴、槓鈴等重量為阻力,肌肉收縮、關節 活動過程中,因為外在負荷的重量不變, 故稱之為等張阻力訓練,但是實際肌肉內 的張力會改變,也稱為動態收縮(dynamic contraction),對肌肉產生的較大負擔只會 存在於某個角度(通常是力臂最長之處)。 3. 等速阻力訓練(isokinetic resistance training) 是三種阻力訓練之中,最新的肌力訓練模 式,經由特殊設計的訓練設備,能夠讓 肌肉在整個收縮過程中,都維持同樣的速 度,肌肉也都能全力收縮用力,關節活動 範圍內的每一個點上肌肉都産生最大輸出 力量。 下表為三種肌力訓練模式的比較,各有 其優缺點,其中需要運動科技的等速肌力運 動,對於體能與健康情況較差的老年人,應 該是相對較安全、有效的肌力訓練模式。

RkJQdWJsaXNoZXIy MjIwMj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