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如在成本結構上,直接材料成本受到來 自國內外原料的碳成本影響,不管是國內的 基礎原料(如鋼鐵、鋁件、塑膠)將可能受 到國內碳費所致的轉嫁,或是未來進口原料 所衍生的應付碳關稅成本而致增加。在製造 費用方面則受到對於再生能源與綠電憑證的 需求,汰換能源效率設備等,亦將衍生直接 與間接的生產成本增加。儘管大部份的體育 用品製造業或為中小型企業,年均溫室氣體 直接與間接排放量尚不逾2.5萬噸二氧化碳當 量,而尚無應繳納碳費之法遵碳成本需求; 然若當供應鏈要求所購入或代工之產品/原料 需達到碳中和目標時,則亦將有必要性的碳 權購入與執行碳中和宣告相關的成本費用。 此外,國際間目前亦對於海運、貨運業 擬進一步置入碳定價措施。如國際海事組織 (IMO)除了宣示2050年淨零目標外,也正 推動國際海運的碳稅制度;或是國際民航組 織(ICAO)鼓勵國際航空業者應用永續航空 燃料(SAF)或是參與「國際航空業碳抵換 及減量計畫」(CORSIA),以合規的碳權用於 抵銷可能難以減量的航空運輸溫室氣體排放 量。多個貨運業者亦逐步納入燃料汰換或是 改用電動車為運輸方式以達到自身減碳的目 的。是以,前揭之全面性碳成本變動反應在 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時,亦應予加計其所涵蓋 的查驗證之費用為成本項目之一,否則將易 導致失焦或喪失先機。 結論與建議 氣候變遷儘管以對人類社會與企業經營 帶來衝擊,但對於永續經營、掌握ESG發展 脈動的企業而言,卻是如同敲開高營收市場 之鑰。執目前已有逾160國宣示2050年前後達 到淨零排放,相關氣候法制、揭露準則、查 驗標準、碳定價、碳足跡相關成本之考量已 是企業經營者所必須要考量的關鍵要素。 目前全球體育用品製造業集中於歐美 市場及亞洲新興市場,企業所面臨的是逐漸 轉為強制性的碳足跡揭露、碳標籤遵循之要 求;而在國際貿易上,大部份品項縱非一時 間碳關稅課徵對象,但實際上卻因層層轉 嫁,相關碳成本早已經過各項基礎原料的取 得中融入自身的製造成本之中。因此,碳管 理已可說是大多製造業企業經營架構中的核 心工作,相關的資訊連結運用及查核制度則 有賴專責人力的投入與能力建構,並及時根 據最新的標準制度進行動態調整,這也是面 對國際永續供應鏈議合時提升企業經營效率 的措施之一。 任何製造業要能達到完全脫碳本就非為 易事,並牽涉複雜的能源應用層面。如我國 即透過《能源管理法》協助企業從生產線的 能源查制度中鑑別耗能與高碳排製程並訂立 節能目標,企業可就生產製程中熱點和能耗 過高的製造方式進行改善,或是參考《再生 能源發展條例》、《氣候變遷因應法》、《
RkJQdWJsaXNoZXIy MjIwMj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