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期體育專刊

SPORTS IMAPCT 體育用品專刊第99期 2025.2 中華民國72年12月創刊 發行人: 陳穗榮 主 編: 溫麗雪 編 輯: 楊梅鳳 陳汝卿 張鳳嫚 李悅嫥 鄧若憲 發行單位: 臺灣體育用品工業同業公會 104030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22號8樓 電話: 02-2594-1864 傳真: 02-2591-9396 www.sports.org.tw 歐樺設計印刷品有限公司/和盈彩印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11057台北市士林區福港街112號 電話: 02-5578-4244 專題報導 市場動態 活動櫥窗 趨勢指南 Contents 04 14 23 26 29 31 33 35 36 43 44 廣告價目表 封 底﹙全頁彩色﹚NT$20,000 封面裡﹙全頁彩色﹚NT$15,000 封底裡﹙全頁彩色﹚NT$10,000 內 頁﹙全頁單色﹚NT$ 5,000 請洽詢會務組 分機18 楊組長 從碳關稅與供應鏈變革看體育用品製造業的碳管理策略 AI在運動產業的應用 2025全球健身趨勢調查—不同國家的健身趨勢相同嗎? 活動花絮 2025年展覽計畫 中華民國各項運動休閒出口金額/成長率統計 中華民國各項運動休閒進口金額/成長率統計 2024年1月至12月 我國體育用品產業出口至全球情勢/依洲別排名 我國體育用品產業出口至全球依國家/號列排名 我國體育用品產業進口至全球情勢比較/依洲別排名 我國體育用品產業進口依國家/號列排名

4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從碳關稅與供應鏈變革 看體育用品製造業的 碳管理策略 連振安 資深工程師 工業技術研究院 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摘要 在全球貿易中我國為第16大貿易出口國,在健康和健身潮流推動下,相關產業蓬勃發 展,更已位居全球前十大體育用品製造國之列。隨著各國政府推動淨零排放,體育用品製 造業在社會責任與永續環境議題上已亟需聚焦碳相關議題,包括:碳定價與新興碳關稅貿 易制度規則、供應鏈淨零脫碳要求、範疇三資訊揭露、碳足跡以及碳成本管理應對等。如 何融合揭露資訊、掌握碳價成本,在競爭激烈的貿易市場中皆成為新世代企業經營與氣候 治理優勢的重點方向。 關鍵字:碳邊境調整、碳關稅、碳足跡、氣候變遷 前言 作為經貿為導向的經濟體,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2023 年出口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已位居全球貿易第16大貿易出口國,尤其隨著全民追求健康、 營造體育發展有利環境及健身之潮流下,相關產業已呈現蓬勃發展之態勢。另根據1996年 截至2022年度為止的統計,以主要的鞋類、運動服、泳裝、球類、各項用品設備、高爾夫 用品、水憩運動用品、球拍類活動等體育產品(sport goods)來看,其年均體育用品貿易額 已達640億美元之譜;我國體育用品製造業擁有品質與價格上的競爭力,已躋身全球前十 大體育用品出口國之一,2022年出口貿易額已占全球4.6%,與歐盟(5.0%)、印尼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5 接近(6.2%),其中歐美市場則占逾71%的貿 易量。 近年隨著各國政府追求淨零排放趨勢之 興起,包括倡議、法規、制度、標準,企業在 社會責任與環境永續性議題上已不再能置身事 外。因應氣候衝擊所致的氣候治理已然成為新 世代企業經營的重點工作,否則極易在日後競 爭的貿易市場中,因揭露不完全或是低估碳價 成本,從而導致企業經營優勢之喪失,甚或受 到市場准入方面的技術障礙,將是值得我國體 育用品製造業所應關注之重點發展趨勢。 是以,本文以四大面向探討當前我國體育 用品製造業所可能面臨的「碳議題」,包括: 「以碳排為基礎的新興碳定價與碳關稅貿易制 度規則」、「從供應鏈淨零脫碳到範疇三揭露 之準備」、「以碳足跡管理解決體育用品製造 業的透明度要求」,以及「以廣泛性碳成本對 應體育用品製造業之經營策略」。本文期以綜 合性的歸納整理及建言,使企業及早因應直至 2050年的的產業發展脈動,以創建更具成長性 的綠色經營契機。 以碳排為基礎的新興碳定價與碳 關稅貿易制度規則 以2050年淨零排放為目標的追求係各國 遵循《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 t 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與轄下《巴黎協定》(Par i s Agreement)在各國支持下,設定目標於本世 紀末控制溫升較工業化時期不逾2℃,集體 約束溫室氣體排放,並進一步追求邁向1.5℃ 淨零脫碳路徑之延伸。各國在前揭淨零永續 的承諾下,常以碳定價制度作為政策工具實 行排碳有價化,並引導主要事業單位排放源 進行減排,使其進入國家淨零減量的路徑之 上。其在氣候治理的意義上即若產業及其產 製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貿易需求高的貿易密集 性產品,若其產品同時具備高碳含量(即高 碳排放密集度),則其事業單位或是產品將可 歸屬於較「高碳洩漏」(high carbon leakage) 對象。故為了避免碳洩漏所導致的產業外移 及進口傾銷,各國常以碳定價制度規定境 內產業的排放行為,或以「碳邊境調整機 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 CBAM)對於進口產品施以碳價之平衡。 目前,全球已約有七十餘個區域、國 家或是地方層級的位階推動了法遵的強制性 碳定價制度,即包括碳稅(費)或是排放交 易。同時,基於歷年成熟的碳定價制度的推 動,歐盟已進入其 EU CBAM 的過渡期,將 於2026年正式上路進行列管輸入貨品財務上 的調整;而英國則是亦預計於2027年針對進 口列管貨品啟動其UK CBAM。雖目前主要的 體育用品如鞋類(稅號如6402、6403、6404 等);運動服與泳裝(稅號如6112、6211

6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等);球類、用品設備、高爾夫用品、水憩運動用品及球拍類活動(稅號如9506等)等尚非屬 歐盟與英國CBAM制度中直接列管之產品,即我輸歐盟與英國體育用品類產品對於當地進口商 而言尚無須擔憂額外碳關稅稅賦之外增;但對於我國製造業而言,則應關注其潛在所致直接與 間接影響。意即,當我國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8條針對主要納管排放源事業單位課徵碳 費的同時,未來將可再依據同法第 31 條針對境外輸入的產品或原料進行「碳邊境調整機制」( 即臺版CBAM)之施行。依據WTO貿易之國民待遇及不歧視原則,雖我國尚未對於可能納入碳 邊境調整機制的貨物品項進行宣告,但將必須在我國碳費應徵收對象產業所涉的產品類別針對 高碳洩漏者進行邊境管制,如鋼鐵製品、鋁製品、塑膠、化纖、玻璃等。是以,我製造或代工 業者即有可能因進口所涉「臺版CBAM」納管貨品品項之碳關稅成本漸趨增加,進而導致生產 成本結構受到影響,這對於我國體育用品製造業而言,因我國施行臺版CBAM制度所致的生產 成本變動,將對於占全球體育用品貿易市場約四成的歐盟與英國進一步壓縮極其敏感的議價空 間及威脅到我國產品的對外競爭力。 從供應鏈淨零脫碳到範疇三揭露之準備 國際間體育用品製造分工已多元且細膩,在產業整體的價值鏈(value chain)當中,我國相關 業者亦或多為國際間大廠的代工或加工業者。是以,就碳關稅制度所帶動的變革趨勢來看,其 所引領的翻轉重點在於對於「原料」(即前驅物)所涉及排放量的掌控要求,並予以法規化、 定價化,且與一般全生命週期的簡易式泛碳足跡計算有所區隔。 對於各國政府而言,藉由建立揭露制度掌握各個企業層級的永續性治理、能資源使用, 以及溫室氣體排放狀況,將有益於建構一個更為完整且含括綠色金融體系的永續環境。如我 國不管是《氣候變遷因應法》的事業溫室氣體登錄盤查,或是金管會對於上市櫃公司應揭露 溫室氣體排放的資訊部份皆僅侷限於範疇一直皆排放與範疇二間接排放。依據國際財務報導 準則(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 IFRS)所提出「永續相關財務資訊揭露之㇐般 規定」(IFRSS1)與「氣候相關揭露」(IFRS S2)準則之發展趨勢,我國金管會已於2023年8月宣 告將於2026年起逐步取代現行適用的「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準則」(SASB)與「氣候相關財 務揭露準則」(TCFD),其中範疇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揭露則得自2027年起揭露;且得併同碳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7 價與碳權資產如何應用於企業目標中進行揭 露。而前揭露準則亦為多國所接受、沿用, 或另予納入標準指令中。如歐盟「企業永續 申報指令」(Corporative Sustainable Reporting Directive ; CSRD)將要求大型企業採行「歐洲永 續申報標準」(European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Standards,ESRS)進行揭露,其中若涉及氣候 變遷主題,則涵蓋上下游的範疇三排放量將需 於2026年起揭露。 若以產品所涉及的碳足跡則更可見管制 力道強化之趨勢。如歐盟的「永續性產品生態 設計法規」(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 ; ESPR)已正式立法完成,並於2024 年7月正式生效,以取代既有法規,以鼓勵、 引導業界產品更為永續性、能資源效率亦得到 提升,提倡循環經濟的同時,也強制性要求對 於環境足跡與碳足跡的揭露要求。根據ESPR的 制度,將同時引進「產品數位護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 ; DPP)制度,以對於如鋼鐵、 鋁件、紡織、化學品、傢具、資通訊等產品。 藉由產品數位認證碼的方式提供產品應揭露 的材料與永續性資訊,使消費者、製造商、 利害相關者、各級政府作為永續性、循環性及 監管上的應用。此其中對於碳足跡與環境足 跡的要求將是日後進入歐盟消費市場,或是 ESPR 制度所連結的「綠色公共採購」(Green Public Procurement)標準中的重要環節。在我 國《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7條當中,由以往 的鼓勵性質轉向強制要求,主管機關亦得針 對業者指定產品的製造、輸入、販賣,應進 行產品碳足跡的申報申請,並得要求於相關 產品進行碳足跡標籤標示。 同時,隨國際間淨零潮流之興起,已 非僅由國家執行與推動淨零政策與措施, 對於具備企業社會責任的業者而言,如何 進一步積極採行「環境、社會、治理」 (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的經營策略已是基本工作,亦是如「科學基 礎目標倡議」(SBTi)近年所推動的「由供應 鏈邁向供應鏈變革」(from supply chain tosupply change)所倡言者;因此,國際間主要企業已 進一步要求掌握原料端的碳足跡資訊,據以 提升其範疇三間接排放資訊的透明度(即屬 於 “ISO-14064-1” 下的類別四範疇),並進一步 追求淨零目標的達成。 因此,常見到許多行業雖非歐盟、英 國的CBAM列管業者,但仍受到供應鏈的要 求需要提供產品所涉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資訊(如表1所示,國際間體育用品業Nike 與Adidas對於供應鏈要求與管理案例),甚 或要求履約完成「碳揭露計畫」(CDP)問 卷,否則將導致違約或是喪失訂單之情事; 其中所牽涉的將是全面性且繁瑣的資料建 立、查驗證等行政作業成本的增加。

8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表1 國際間體育用品業供應鏈碳管理要求案例 品廠商 永續供應鏈要求 內容內涵 Nike, Inc. 母企業氣候目標  2025年達到RE100目標  2050年淨零排放 供應鏈目標 2030年削減供應鏈30%碳排 供應鏈碳管理計畫 啟動“供應商氣候行動計畫”以合約要求供應商減排 供應鏈運輸排放減量 削減航空運輸排放,採用液化天然氣貨車、電動巴 士,並於物流中心設置太陽能設備 供應鏈溫室氣體排放揭露 參考如UNFCCC等國際公約規範,揭露溫室氣體排放資 訊,採取一致性標準與查驗證 供應鏈脫離化石能源要求  2025年起,材料與製成品事業單位禁止新裝設如 鍋爐等燃煤熱力系統  2030年起,禁止於製造廠商於現址使用以燃煤為 燃料的能源系統  禁止於材料與製成品廠商於現址使用以重油為燃料 的能源系統,包含熱能、蒸汽與電力 供應商溫室氣體排放透明度 要求 供應商應依照 GHG Protocol留存所涉範疇1與範疇2相 關的排放資訊及清單 Adidas AG 母企業氣候目標 2025年達到企業自身營運範疇碳中和 供應鏈目標 以2017年為基準,2030年削減供應鏈30%碳排,2050 年氣候中和 供應鏈再生能源鼓勵政策 鼓勵第壹階與第貳階供應商使用再生能源與於廠區裝 設太陽能設施 供應鏈脫煤要求 供應商應於2025年起停用以燃煤為燃料的能源系統, 包括鍋爐、加熱器、發電機等 供應鏈永續目標檢核 不符合永續目標規範之廠商需進行檢討,或喪失訂單 資料來源:本文彙整自綠色貿易資訊網資料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9 統合上述趨勢,我國體育用品製造業皆須面臨國家層級、企業層級,以及供應鏈層級對於 組織與產品端排放量的揭露要求已是刻不容緩,也是銜接國際淨零潮流趨勢的競爭力要素 之一。 以碳足跡管理解決體育用品製造業的透明度要求 承前,溫室氣體排放的管理關鍵即在於提供更具透明度的資訊,以使得消費者改變其原有 的行為模式,帶動新的消費偏好模式,進一步達到即難達成的社會層面脫碳。對於氣候治理者 而言,如何藉由政策工具提供消費者必要的資訊,使其在綠色生活中洞悉各種產品的差異化資 訊,當資訊提供所帶來的預期邊際回報大於預期邊際成本時,消費者將更能被引導至選擇高品 質、低排放的產品。此趨勢儼然已成為體育用品製造業當所關注的經營管理工作,而非僅是應 付企業層級永續報告書的紙上作業。反之,不管是企業組織的溫室氣體盤查,或是涉及各項產 品的碳足跡之要求,已接近對於日後市場准入與否的關鍵性地位,從永續性資料的揭露程度高 低,或也將影響部份投資人的信心,或是否能在公共採購中成為具備環境價值之項目。 然而目前國際間對於碳排資訊揭露的範疇與強度並非完全一致,亦常使得企業端在遵循各 項規則時,仍須保持極高的彈性,以免導致誤判做出不當決策或是提供錯誤資訊。例如,碳足 跡標籤大多基於生命週期分析來揭露產品功能單位的碳排量,但卻非即時年度資訊,往往二至 三年始更新一次,當中更常常引用數據資料庫取代生產商的實際排放量。而在各國氣候法或是 金融監理所涉的永續報告書之揭露範圍則會強制性要求應以近期年度排放資訊進行揭露,對於 不同目的將導致引用資訊的不對稱與落差。 因此,對於政府氣候治理層面而言,透過法規面的監管標準與認證制度將可保護消費者免 於受到詐欺,另一方面也能進一步避免企業不當的宣稱導致漂綠情事的發生;而對於供應鏈脫 碳的工作而言,則可根據組織或是特定產品的範疇考量是否對於剩餘排放量進行碳中和工作。 是以,就企業端的永續經營治理層面而言,可藉由建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與資訊管理制度瞭解 自身企業組織範疇與產品端所涉及的溫室氣體排放脈動及趨勢,透過採購程序之議合進一步要 求供應商檢附其供應原物料的年度溫室氣體排放資訊。意即,組織層級應建立溫室氣體排放之 認證制度,再進一步推動產品碳足跡的驗證工作建構各項產品的碳足跡資訊,將成為企業經營 國內外貿易時重要的碳管理要務,亦為形塑資料透明度的重點,若依照碳邊境調整機制有關原

10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物料排放計算的精神,能減少原物料排放係數引用而使用供應商的原物料碳排放核算數據, 將能更為精進排放資訊的解析度。 對於我體育用品製造業而言,排放熱點的鑑別具有其積極意義,尤得以透過鑑別製程中 所涉及的直接與間接排放量,確保數據在符合溫室氣體報告與監測標準,即能進一步評估可 能衍生碳成本之所在,也是評估在何期程中推動淨零脫碳路徑與根據績效指標(KPI)提出 減量措施決策的重要依據,例如:停用燃煤、重油鍋爐,使用節能設備、裝設太陽能設施等 等。若產業本身非屬年均排放量逾2.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業者,則可進一步依據排放基礎 的資訊與減量期程,評估是否依《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5條規定申請「自願減量專案」,除 能達成自身減量目標,亦能取得「減量額度」(碳權)以對於開發計畫進行財務上的補貼, 亦能用於日後增量抵換、碳中和,或是售予碳費應列管對象作為稅費的扣抵用途。而環境 部為鼓勵非列管事業單位進行減量並加速行政作業,在目前所認可的「自願減量專案」143 項方法學裡面,准許10項如更換LED燈泡、替換冰水主機、替換空壓泵浦等得以免經確證 (validation)程序,得經監測報告與申請程序即可取得減量額度之核發,以確保廠商參與減 量行動的誘因。 圖片來源 / https://www.freepik.com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11 以全面性碳成本對應體育用品製造業之經營策略 當前體育用品製造業所面臨「碳成本」的衝擊已是複合層面的「全面性碳成本」問題, 即涵蓋各項直接與間接成本,涉及層面已不是某國的碳定價價格或是碳關稅,而是涉及原物 料、碳中和承諾應用,以及相關行政作業成本費用,企業端應由成本會計的角度予以切入、 剖析(如表2所示)。 表2 體育用品製造業之全面性碳成本內涵評估例 成本類別 項目 內容 直接材料成本 國內原物料 國內碳費轉嫁(如各項鋼鐵、鋁件、塑膠、化纖、玻 璃等) 國外原物料  我國碳關稅制度稅費轉嫁  外國碳定價制度成本轉嫁 生產製造成本 電力消費使用  綠電需求(如綠電憑證)  建置再生能源設備  設置/汰換能源效率設備 貨運成本 物流運輸費用  國內外對於化石燃料課徵碳稅或購買碳權碳中和 所致轉嫁  國內外貨運業採行替代燃料或是裝設再生能源設 備所致轉嫁 法遵碳成本 碳費 若年排放逾2.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者,則應做碳負債準 備 法遵減量額度取 得費用 因應碳費扣抵所購置、取得之合規減量額度(如自願 減量專案減量額度等) 碳中和成本 自願性碳權購置 費用 因應碳中和需求所購置的碳權費用 查驗證/確信成本 查驗證/確信費用 因應各項目的與需求所支出的查驗證與確信費用 資料來源:本文彙整

12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如在成本結構上,直接材料成本受到來 自國內外原料的碳成本影響,不管是國內的 基礎原料(如鋼鐵、鋁件、塑膠)將可能受 到國內碳費所致的轉嫁,或是未來進口原料 所衍生的應付碳關稅成本而致增加。在製造 費用方面則受到對於再生能源與綠電憑證的 需求,汰換能源效率設備等,亦將衍生直接 與間接的生產成本增加。儘管大部份的體育 用品製造業或為中小型企業,年均溫室氣體 直接與間接排放量尚不逾2.5萬噸二氧化碳當 量,而尚無應繳納碳費之法遵碳成本需求; 然若當供應鏈要求所購入或代工之產品/原料 需達到碳中和目標時,則亦將有必要性的碳 權購入與執行碳中和宣告相關的成本費用。 此外,國際間目前亦對於海運、貨運業 擬進一步置入碳定價措施。如國際海事組織 (IMO)除了宣示2050年淨零目標外,也正 推動國際海運的碳稅制度;或是國際民航組 織(ICAO)鼓勵國際航空業者應用永續航空 燃料(SAF)或是參與「國際航空業碳抵換 及減量計畫」(CORSIA),以合規的碳權用於 抵銷可能難以減量的航空運輸溫室氣體排放 量。多個貨運業者亦逐步納入燃料汰換或是 改用電動車為運輸方式以達到自身減碳的目 的。是以,前揭之全面性碳成本變動反應在 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時,亦應予加計其所涵蓋 的查驗證之費用為成本項目之一,否則將易 導致失焦或喪失先機。 結論與建議 氣候變遷儘管以對人類社會與企業經營 帶來衝擊,但對於永續經營、掌握ESG發展 脈動的企業而言,卻是如同敲開高營收市場 之鑰。執目前已有逾160國宣示2050年前後達 到淨零排放,相關氣候法制、揭露準則、查 驗標準、碳定價、碳足跡相關成本之考量已 是企業經營者所必須要考量的關鍵要素。 目前全球體育用品製造業集中於歐美 市場及亞洲新興市場,企業所面臨的是逐漸 轉為強制性的碳足跡揭露、碳標籤遵循之要 求;而在國際貿易上,大部份品項縱非一時 間碳關稅課徵對象,但實際上卻因層層轉 嫁,相關碳成本早已經過各項基礎原料的取 得中融入自身的製造成本之中。因此,碳管 理已可說是大多製造業企業經營架構中的核 心工作,相關的資訊連結運用及查核制度則 有賴專責人力的投入與能力建構,並及時根 據最新的標準制度進行動態調整,這也是面 對國際永續供應鏈議合時提升企業經營效率 的措施之一。 任何製造業要能達到完全脫碳本就非為 易事,並牽涉複雜的能源應用層面。如我國 即透過《能源管理法》協助企業從生產線的 能源查制度中鑑別耗能與高碳排製程並訂立 節能目標,企業可就生產製程中熱點和能耗 過高的製造方式進行改善,或是參考《再生 能源發展條例》、《氣候變遷因應法》、《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13 電業法》等法令酌情發展再生能源之應用,以兼顧法規面與永續面的雙贏。當企業未將碳成本 納入經營考量,其將影響決策甚鉅。是以,及早建立內部碳定價制度,瞭解所涉及的法遵碳價 成本、每個目標年企業脫碳目標的減量成本、碳足跡相關的直接與間接成本的統合性思維才能 真正含括企業所面臨的總碳價。前揭碳成本的評估亦應就轉嫁與內化與否,或是作為企業轉型 競爭力的一部份做併同性對於資本支出或負債準備上的考量。 總結針對不同貿易市場,各國對於永續性揭露要求的法令力道已有漸趨繁瑣入微,並擴及 企業商務往來要求之趨勢,建議企業管理層級即應就貿易夥伴與我國的氣候政策建立追蹤應對 制度,納入ESG治理的重大關注議題事項,俾利適時提出經營策略之對應調整,且能有效的提 高企業經營上的韌性。 參考文獻 • European Commission. (2023). The Commission adopts the European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Standards. from https:// finance.ec.europa.eu/news/commission-adopts-european-sustainability-reporting-standards-2023-07-31_en (Last Visited: 08. Aug. 2024). • European Commission. (2024). 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 from https://commission.europa.eu/ energy-climate-change-environment/standards-tools-and-labels/products-labelling-rules-and-requirements/sustainableproducts/ecodesign-sustainable-products-regulation_en (Last Visited: 08. Aug. 2024). • ICAO. (2024). CORSIA Implementation Elements. from https://www.icao.i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CORSIA/Pages/ implementation-elements.aspx (Last Visited: 08. Aug. 2024). • IMO. (2023). IMO’s work to cut GHG emissions from ships. from https://www.imo.org/en/MediaCentre/HotTopics/ Pages/Cutting-GHG-emissions.aspx (Last Visited: 08. Aug. 2024). • SBT. (2023). Supply Change: Take Action On Supply Chains Today. from 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supply-change (Last Visited: 08. Aug. 2024). • WTO. (2024). Global Trade Outlook and Statistics - April 2024. Geneva, Switzerland. • WTO. (2024). Sports goods trade sees threefold growth over past 30 years. Data Blog by the WTO Secretariat. Retrieved 08. Aug., 2024, from https://www.wto.org/english/blogs_e/data_blog_e/blog_dta_24jul24_e.htm • 金管會,(2023)。新聞稿 - 金管會發布我國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持續提升永續資訊 報導品質及透明度。參見:https://www.fsc.gov.tw/ch/home.jsp?id=96&parentpath=0,2&mcustomize=news_view.jsp& dataserno=202308170002&dtable=News,(最後檢視日期:2024年8月8日)。 • 連振安,(2024)。從歐盟及英國碳關稅制度解析產業淨零管理趨勢,月旦律評,2024.6.(27)。doi: 10.53106/279069732702。 • 連振安,(2024)。國際碳足跡趨勢與產業綠色轉型,產業雜誌,113年8月號,頁14-21。 • 氣候變遷因應法,(2023)。 • 經濟部國貿署,(2024)。綠色貿易資訊網 - 全球品牌商機資料庫,參見:https://netzeroexport.com.tw/global-brandbusiness-opportunity-information/,(最後檢視日期:2024年8月8日)。 •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2024)。自願減量專案介紹,參見:https://carbonoffset.moenv.gov.tw/VoluntaryReductionView/ Intro,(最後檢視日期:2024年8月8日)。

14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AI在運動產業的應用 廖彥欽博士 慧通智聯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慧研發部 引言 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賽場上,運動員們腳下的 Nike Air 系列運動鞋,不僅見證了人 類體能的極限,更展現了人工智慧(AI)在運動產業的革新力量。這款結合Nike數十年 技術積累與創新設計的運動鞋,其背後蘊藏著AI技術所帶來的突破[1]。透過生成式設 計與數據驅動,Nike設計團隊得以在短時間內生成並優化數百個設計方案,最終打造出 這款更輕便、更舒適,且專為奧運賽事量身打造的運動鞋。這不僅是AI技術在運動裝備 設計上的一次成功實踐,更預示著AI將為整個運動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與變革。 從提升運動員表現、制定比賽戰術,到優化製造流程、精準行銷,甚至到知識管理 與傳承,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運動產業的各個角落。特別是生成式AI的出現, 更是為產品設計與開發、行銷內容創作等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為運動產業注入了 新的活力。 然而,AI的應用也伴隨著挑戰。技術門檻、數據隱私、人才培養等問題,都需要產 業和政府共同面對和解決。台灣作為全球運動產業的重要參與者,尤其在傳統製造業方 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積累。面對全球競爭加劇和數位轉型浪潮的雙重壓力,台灣運 動產業必須積極擁抱AI,將其視為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力,才能在AI時代的浪潮中乘風 破浪。 本文將深入探討AI在運動產業中的廣泛應用,從產品設計、運動表現提升、運動醫 學、智能製造到行銷推廣,全面剖析AI如何賦能運動產業的各個環節。同時,我們也將 探討AI為台灣運動產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並展望AI技術在未來的發展趨勢。讓我們一 同見證,AI如何驅動運動產業邁向一個更加智能化、個性化、高效化的時代。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15 運動用品的設計與創新 AI技術,特別是生成式設計,正在為運動 用品的設計與創新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傳統的 設計流程往往依賴於設計師的經驗和直覺,耗 時長且成本高昂。而生成式設計則透過演算法 和數據分析,讓設計師能夠在短時間內探索更 多的設計可能性,並根據預設的目標和限制條 件,如材料屬性、重量、強度等,自動生成最 佳化的設計方案。 例如,全球知名運動品牌Nike在2018年推 出的 Zoom Vaporfly Elite 跑鞋,便是利用生成式 設計開發的成果。這款跑鞋的中底採用了特殊 材料和結構,能夠提供更高的能量回饋,幫助 運動員提升跑步效率。在2018年柏林馬拉松比賽 中,Eliud Kipchoge 穿著這款跑鞋,以2小時01分 39秒的成績打破了世界紀錄[2]。Nike更在2023 年特別於官網中慶祝Kipchoge過去20年間打破 的多項紀錄,彰顯其在馬拉松界的卓越成就 [2], 充分證明了生成式設計在提升運動表現方面的 潛力。 Adidas也積極擁抱生成式設計,與科技公 司Carbon合作開發的 Futurecraft 4D 跑鞋,便是 利用這項技術實現了中底結構的客製化和輕量 化[3]。透過3D列印技術,Futurecraft 4D 跑鞋的 中底可以根據每個運動員的足部特徵和運動習 慣進行調整,提供更貼合、更舒適的穿著 體驗。 根據麥肯錫的一份報告,生成式設計可 以將產品開發時間縮短50%,並縮減20%成 本[4]。這意味著企業能夠更快地將新產品推 向市場,抓住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市場預估 至2030年,生成式設計市場價值達9.2億美元 [5],顯示出這項技術在未來設計領域的廣闊 前景。 除了提升設計效率和產品性能,生成式 設計還能夠激發設計師的創造力,帶來更多 創新性的產品。透過AI技術,設計師可以突 破傳統思維的限制,探索更多前所未有的設 計可能性,為運動用品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運動表現的提升 AI技術的應用,讓運動表現的優化變 得更加科學和個性化。透過數據驅動的訓練 和分析,運動員可以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能 力,達到更高的運動水平。透過穿戴式設備 和感測器,為運動表現的提升提供強而有力 的支援。這些設備能夠實時收集運動員的生 理數據和運動數據,如心率、步頻、姿勢、 速度等。AI則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提 供即時的反饋和建議,幫助運動員和教練更

16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深入地了解運動表現,並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和調整。 例如,在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 中,許多球隊已經開始利用AI影像分析技術 來追蹤球員的移動、投籃和防守數據[6]。這 些數據可以幫助教練更全面地評估球員的表 現,制定更有效的戰術,並在比賽中做出更 明智的決策。游泳運動員也可以透過AI教練 系統來分析他們的泳姿和技術。AI系統可以 識別出運動員的動作缺陷,並提供個性化的 訓練建議,幫助他們改善技術,提高游泳效 率[7]。 根據 Data Bridge 的市場研究報告,到2031 年,全球運動科技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680億 美元,其中AI技術將扮演重要角色[8]。這顯 示出AI在提升運動表現方面的巨大潛力和市 場需求。 運動醫學的進步 AI技術的引入,為運動醫學帶來了全新 的可能性。透過AI的輔助,醫療人員可以更快 速、準確地診斷運動損傷,並為運動員提供更 個性化、更有效的治療和康復方案。同時,AI 還可以幫助運動員預防傷害,提升運動安全 性。例如,Zebra Medical Vision利用AI技術分析 醫學影像,幫助醫生更早發現運動損傷,提高 診斷準確率[9]。運動科技公司Kitman Labs則利 用AI預測分析,幫助運動員降低受傷風險[10]。 AI技術在運動醫學中可以幫助醫生做出更 準確的診斷,還可以更早地發現潛在的健康問 題,為運動員提供及時的治療和干預,從而 加快康復速度,減少運動傷害對運動員生涯 的影響。 製造端的智能化轉型 AI技術的應用,正推動著製造業向智能化 轉型。透過自動化、數據分析和優化,製造企 業可以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品 質,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 例如,台灣自行車製造商巨大機械利用AI技術 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並降低成本[11]。 台灣運動鞋製造商寶成國際集團則積極導入AI與 5G技術,提升產品品質並優化生產流程[12]。AI 技術在製造領域的應用具有巨大的潛力,能夠 為企業帶來顯著的效益。 圖片來源 / https://www.freepik.com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17 行銷與市場推廣 AI技術的應用,為行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透過數據分析和自動化,品牌 可以更精準地觸達目標受眾,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推薦和服務,並透過持續的數據監測 和分析,不斷優化行銷策略,提升行銷效果。例如Under Armour利用AI技術分析消費 者數據,實現精準行銷,提高廣告轉換率[13]。運動電商平台ASICS則利用AI聊天機 器人,提供24小時客戶服務,提升用戶體驗。 AI賦能運動產業:知識管理與經驗傳承 在台灣的運動產業中,尤其是傳統製造業,數位轉型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然 而,數位轉型不僅僅是引進新的機器設備或軟體系統,更重要的是將企業多年積累的 寶貴經驗和知識進行數位化和系統化,實現知識的有效傳承與應用。AI技術,特別是 自然語言處理(NLP)和機器學習,為這一過程提供了強大的助力。 知識數位化與系統化 傳統製造業往往依賴於資深員工的經驗和直覺,這些隱性知識難以被記錄和傳 承,也常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AI技術可以幫助企業將這些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 識,建立結構化的知識庫。例如,透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AI可以分析大量的文件、 報告、甚至員工之間的對話,提取其中的關鍵資訊和經驗,並將其整理成易於搜尋和 使用的知識庫。台灣紡織業龍頭企業遠東新世紀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14],他們利用 AI技術建立了知識管理系統,將老師傅的經驗數位化,傳承給年輕員工。這不僅有助 於保存寶貴的經驗,也讓新員工能夠更快地學習和成長,提升整體的生產效率和產品 品質。 生成式AI在知識管理中的應用 生成式AI在知識管理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根據企業積累的歷 史數據和經驗,自動生成最佳的操作流程、解決方案,甚至是產品設計建議。這不僅 可以幫助企業優化生產過程,解決技術問題,還可以提升產品設計的效率和創新性。

18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例如,在運動鞋製造過程中,生成式AI可以根據歷史生產數據和產品設計要求,自動生成最佳的生 產流程和參數設定,從而減少生產錯誤、提高生產效率,並確保產品品質的一致性。 運動表現與運動醫學的提升 AI技術在運動表現和運動醫學方面的應用,也為知識的傳承和應用提供了新的途徑。例如,AI 可以分析大量的運動員訓練數據和比賽影片,找出影響運動表現的關鍵因素,並為教練和運動員提 供個性化的訓練建議。一些職業運動隊伍已經開始利用AI分析比賽影片,識別對手的戰術模式和球 員的習慣動作,為教練和球員提供實時的戰術建議,提升比賽勝率。在運動醫學領域,AI可以協助 醫生診斷運動損傷,預測恢復時間,並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這些基於AI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可 以不斷更新和完善,形成寶貴的醫學知識,造福更多的運動員。 指導學習與技能提升 AI在指導學習和技能提升方面也具有顯著的價值。智能教練系統可以根據運動員的個體差異和 學習進度,提供個性化的訓練計劃和指導,幫助運動員更有效地提升技能。例如,HomeCourt是一 款利用AI技術分析籃球運動員投籃動作的應用程式,它可以記錄運動員的投籃數據,並提供實時的 反饋和建議,幫助他們改善投籃技術。 透過AI技術,企業可以將過去的經驗和知識轉化為可量化、可分析的數據,並在此基礎上進行 持續的學習和優化。這種數據驅動的知識管理模式,不僅有助於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更能提升企 業的核心競爭力,確保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領先地位。 台灣運動產業的數位轉型:挑戰與機遇 傳統製造業的壓力與需求 台灣運動產業,特別是傳統製造業,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消費者需求 不斷變化,加上新興市場的崛起,都對台灣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威脅。傳統的生產模式和管理 方式已難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企業必須積極擁抱數位轉型,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數位轉型對於台灣傳統製造業而言,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升級,更是思維方式和商業模式的革 新。企業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找到適合自己的數位化路徑。這包括引入新的技術和設 備、優化生產流程、提升產品品質、加強供應鏈管理,以及拓展線上銷售渠道等。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19 AI作為數位轉型的推動力 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AI技術無疑扮演 著關鍵角色。AI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生產流程 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透過數據分析預測市場 趨勢,制定更精確的經營策略。對於台灣的 運動品牌來說,利用AI技術可以提升運營效 率、降低成本,並在國際市場上建立更強的 競爭優勢。 台灣運動品牌Johnson就是一個成功的 例子。他們積極擁抱AI技術,將其應用於產 品研發、設計、製造和行銷等各個環節。透 過AI數據分析,Johnson能夠更準確地掌握消 費者需求,開發出更符合市場趨勢的產品。 同時,AI也幫助Johnson優化了生產流程, 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這些努力讓 Johnson成功打入國際市場,成為台灣運動品 牌的佼佼者。 數位轉型並非一蹴而就,企業需要有長 遠的規劃和堅定的執行力。同時,政府的支 持和引導也至關重要。透過政策鼓勵、資金 補助和人才培訓等方式,政府可以為企業的 數位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援,幫助台灣運動 產業在全球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 未來展望:AI在運動產業的持續影響 隨著AI技術的飛速發展,運動產業的未 來將充滿無限可能。我們可以預見,AI將在 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發揮影響: AI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AI技術本身的進步將為運動產業帶來更 多創新和機遇。未來,我們可以期待看到更 強大的生成式AI,能夠處理更複雜的設計需 求,提供更個性化、更精準的解決方案。同 時,AI數據分析能力的提升,將使我們能夠 從海量數據中挖掘出更深層次的洞察,為產 品設計、訓練計劃、行銷策略等提供更科學 的依據。 新興技術的融合與創新 AI與其他新興技術的融合,將為運動產 業帶來更多令人興奮的創新應用。例如,AI 與虛擬實境(VR)和增強實境(AR)技術 的結合,可以創造出更沉浸式的運動體驗。 • 虛擬運動體驗:AI可以根據用戶的 運動數據和喜好,生成個性化的虛 擬運動場景,讓用戶在家中就能體 驗到身臨其境的運動樂趣。 • 智能運動場館:AI可以幫助設計和 管理智能運動場館,提供更便捷的 服務、更豐富的互動體驗,甚至可 以根據觀眾的情緒和反應,調整場 館內的燈光、音樂等氛圍。 • AI驅動的虛擬教練:AI可以根據用 戶的運動數據和目標,提供個性化 的訓練計劃和指導,幫助用戶更有 效地達到健身目標。

20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 AI分析比賽影片:AI可以自動分析比賽影片,識別球員的動作和戰術,為教練和運 動員提供更深入的比賽分析和戰術建議。 全球市場的競爭與合作 AI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也促進了國際合作與交流。透過AI,企業可 以更深入地了解全球市場的需求和趨勢,制定更有效的市場策略。同時,跨國合作夥伴關係 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推動AI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促進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創新。 道德與隱私考量 在AI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倫理和隱私問題也需要被重視。如何在提升業務效率的同時, 保護消費者的個人隱私,確保數據安全,是未來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企業應制定相應的政 策和措施,確保AI技術的應用符合倫理標準,尊重消費者的權益。此外,建立透明的數據管 理和保護機制,可以增強消費者對AI技術的信任。 AI技術的發展為運動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台灣運動產業應積極擁抱AI,不斷 探索創新應用,同時也要關注技術發展帶來的倫理和社會問題。唯有如此,才能在AI時代的 浪潮中乘風破浪,實現永續發展。 政府政策與社會挑戰:AI在台灣運動產業中的角色 AI技術的蓬勃發展,為台灣運動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也伴隨著一系列的挑 戰。政府政策的支持、健保體系的完善,以及對高齡化社會的因應,都將在AI技術的應用和 推廣中扮演關鍵角色。 政府政策的支持 政府政策對台灣運動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為促進AI技術在運動產業的普及和應用,政 府可以透過多種方式提供支持,如提供研發資金、稅收優惠、技術培訓等,鼓勵企業投資AI 技術,並協助其克服技術門檻。此外,政府還可以透過舉辦技術交流會、產業論壇等活動, 促進產學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加速AI技術在運動產業的落地應用。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21 健保體系的完善 台灣擁有全民健保制度,但在人口老 化和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健保體系面 臨著巨大的壓力。AI技術的應用,有望為 健保體系帶來新的解決方案。例如,AI可 以協助醫生進行更快速、準確的診斷,預 測疾病風險,並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在運動醫學領域,AI可以幫助醫生更早發 現運動損傷,制定更有效的康復計劃,從 而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提升健保體系的 效率。 高齡化社會的挑戰與機遇 台灣正面臨著人口高齡化的挑戰, 老年人的健康和運動需求日益增加。AI技 術可以幫助開發針對老年人的運動產品和 服務,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例如,AI 可以設計個性化的運動計劃,監測老年人 的運動狀況,並提供及時的健康建議。此 外,AI還可以幫助開發智能輔具和康復設 備,協助老年人進行安全有效的運動,預 防跌倒等意外傷害。透過AI技術的應用, 我們可以讓老年人更積極地參與運動,享 受健康快樂的生活。 政策與產業合作 政府與運動產業的合作,對於推動 AI技術的應用和產業發展至關重要。政府 可以透過政策引導,鼓勵企業投資AI技術,並 提供相關的資金補助和技術支持。同時,政府 也可以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AI運動產品和服 務,推動產業創新。此外,政府還可以透過舉 辦AI相關的競賽和活動,激發年輕人的創造力 和創業精神,為台灣運動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AI技術的發展為台灣運動產業帶來了前所 未有的機遇。透過政府政策的支持、健保體系 的完善,以及對高齡化社會的因應,AI技術將 在運動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產業的創新 和發展,為台灣民眾帶來更健康、更豐富的運 動體驗。 結語:AI驅動台灣運動產業邁向新未來 人工智慧(AI)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 圖片來源 / https://www.freepik.com

22 SPORTS IMPACT 市場動態 我們的世界,運動產業也不例外。從產品設計、 運動表現提升、運動醫學、智能製造到行銷推 廣,AI的應用為運動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和挑戰。台灣作為全球運動產業的重要參與者, 尤其在傳統製造業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積 累。面對數位轉型的浪潮,台灣運動產業必須積 極擁抱AI,將其視為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力。 透過AI技術,台灣運動產業可以實現產品 設計的創新、生產流程的優化、行銷策略的精準 化,以及知識管理的系統化。同時,AI的應用 也有助於提升運動員的表現、促進運動醫學的發 展,並為全民健康帶來積極影響。 然而,AI的應用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如技術 門檻、數據隱私、人才培養等。這些挑戰需要政 府、企業和學術界共同努力,制定相關政策、提 供資金支持、加強人才培養,為AI技術在運動產 業的應用創造良好的環境。 展望未來,AI技術將繼續在運動產業中扮演 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新 興技術的融合,我們可以預見更多創新應用將在 運動領域湧現。台灣運動產業應抓住這一歷史機 遇,積極探索AI技術的應用,不斷提升自身的競 爭力,為台灣運動產業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 讓我們共同期待,在AI的驅動下,台灣運動 產業將邁向一個更加智能化、個性化、高效化的 時代,為世界帶來更多精彩的運動產品和服務, 讓運動成為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參考文章 [ 1 ] Nike讓AI生成球鞋成真!從巴黎到 上海,Nike為2024巴黎奧運帶來了創 新之舉,以重振品牌領導地位, Vouge Taiwan, June, 2024 [ 2 ] Nike and Eliud Kipchoge Celebrate 20 Years of Breaking Barriers, 20203 [ 3 ] adidas Futurecraft 4D | adidas US [ 4 ] The future of design: Generative design | McKinsey [ 5 ] Generative Design Market Size |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 6 ] How AI is Changing the NBA Game | Medium [ 7 ] TritonWear gives swimmers AI-powered analytics, launches Triton 2 [ 8 ] Global Sports Technology Market – Industry Trends and Forecast to 2031 [ 9 ] Zebra Medical Vision | AI Medical Imaging Insights [ 10 ] Kitman Labs | Athlete Optimization System [ 11 ]巨大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2 企 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 12 ]寶成導入5G、AR升級智慧製鞋產線 [ 13 ]Under Armour, Inc. –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 14 ]遠東新世紀永續報告書

體育用品專刊 • 市場動態 23 2025全球健身趨勢調查— 不同國家的健身趨勢相同嗎? 資料來源 / 運動科學 www.sportscience.com.tw 作者 / 楊雅雲、相子元 隨著全球健康意識提升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健身產業在各國迅速發展,呈現出多樣化且動 態的趨勢。為了因應全球在地化的產業發展,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在2025全球健身趨勢調 查報告中,同時呈現了八個國家(土耳其、巴西、伊朗、墨西哥、葡萄牙、西班牙、澳洲、美 國)的健身趨勢調查結果,替健身產業的發展趨勢提供了更進一步的資訊。究竟在這些國家中, 不同的文化、經濟和社會背景,會對健身需求和運動方式帶來什麼影響呢?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各國的健身趨勢調查結果有何異同吧! 最受關注的健身趨勢:減重、功能性與傳統重量訓練 首先,將納入調查結果的八國趨勢排行做成文字雲後,可以發現不同國家在看似迥異的 發展趨勢下,其實也有共同關注的部分,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三個項目分別是:減重運動、功能 性訓練以及傳統重量訓練。在健康意識逐漸提升的當代社會中,參與運動的族群與年齡層越來 越多元,也使得這三個具備「普遍適用性」的項目成為了大眾進入健身領域的敲門磚。無論是 健身初學者還是專業運動員、青少年或是高齡者,皆能在這些項目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強度與方 法。除此之外,隨著壽命延長與慢性疾病增加,功能性訓練因其對生活品質的顯著影響,在全 球各國的健身產業中的影響力逐漸提高。同時,傳統重量訓練也憑藉高CP值的優勢,持續在健 身趨勢中占有重要地位。這些共同趨勢不但反映了健身產業的全球性發展,也凸顯了現代人對 健康與效率的高度重視,未來如何協助大眾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將成為健身產業值得 持續關注的重要議題。(延伸閱讀: 2025全球健身三大趨勢 - Sportscience 運動科學網)

24 SPORTS IMPACT 市場動態 美國趨勢與世界趨勢100%重疊 接著,從上表可以看出,美國的健身趨 勢與全球趨勢調查結果呈現了100%的重疊。 (延伸閱讀: 全球健身趨勢真的是全球的趨勢 嗎 - Sportscience 運動科學網)這樣的結果也 許與全球趨勢調查中的樣本多數來自美國有 關,因此可能無法真實的反映全世界的實際 狀況,然而,美國作為健身產業的領頭羊, 其在世界的影響力依然是不容小覷的,透過 觀察美國的趨勢發展,可以為其他國家的健 身產業提供未來發展的參考方向。將目光帶 回2025各國健身趨勢排行,也不難發現美國 幾項熱門趨勢,包括穿戴科技、樂齡健身課 程、心理健康保健,也開始在其他國家的排 行中嶄露頭角,展現了跨國的影響力。接下 來我們將進一步討論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 家在這次健身趨勢排行各自的特色。 已開發國家中健康概念走入生活 觀察葡萄牙、西班牙、澳洲、美國等 已開發國家的健身趨勢調查結果,可以發現 前10名的項目有高度的相似性。除了與全球 趨勢調查結果相似的部分,美國以外的已開 發國家同時也展現了對於客製化服務的高度 需求,包括私人教練、小型團體訓練等強調 客製化的服務,都是備受關注的健身趨勢。 同時,隨著高齡化社會的發展,樂齡健身課 程、心理健康保健與健康飲食逐漸成為這些 國家的重要趨勢,顯示出運動價值提升、健 康概念融入生活的現況。此外,皮拉提斯在 這些國家的趨勢排名中仍佔有一席之地,也 反映了這項運動至今也是熱門選擇之一。整 體而言,已開發國家的健身趨勢不僅與美國 高度重疊,更在細節上展現出多樣化的需 求,健康概念已經走入大眾生活。

RkJQdWJsaXNoZXIy MjIwMj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