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 IMAPCT 體育用品專刊第98期 2024.11 中華民國72年12月創刊 發行人: 陳穗榮 主 編: 溫麗雪 編 輯: 楊梅鳳 陳汝卿 張鳳嫚 李悅嫥 鄧若憲 發行單位: 臺灣體育用品工業同業公會 104030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22號8樓 電話: 02-2594-1864 傳真: 02-2591-9396 www.sports.org.tw 歐樺設計印刷品有限公司/和盈彩印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11057台北市士林區福港街112號 電話: 02-5578-4244 專題報導 市場動態 資訊動脈 活動櫥窗 趨勢指南 運動,是一門大生意 運動科技發展與輔助選手實務應用介紹 不斷破紀錄的先進鞋類科技 跑鞋品牌龍頭爭霸戰 2024 & 2025年展覽計畫 活動花絮 [ 2024年1月至9月 ] 我國體育用品產業出口至全球情勢比較 我國體育用品產業出口至全球依洲別/國家/號列排名 我國體育用品產業進口至全球情勢比較 我國體育用品產業進口依洲別/國家/號列排名 Contents 04 15 23 26 29 32 34 35 43 43 廣告價目表 封 底﹙全頁彩色﹚NT$20,000 封面裡﹙全頁彩色﹚NT$15,000 封底裡﹙全頁彩色﹚NT$10,000 內 頁﹙全頁單色﹚NT$ 5,000 請洽詢會務組 分機18 楊組長
4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運動,是一門大生意 文 / 謝志岳 在逆全球化的今天,運動賽事仍堅守著全球化的旗幟,也成為名符其實的全球化商業行 為。加以人類壽命延長、休閒時間增多,健康意識抬頭,運動健身也成為生活風格,由運動 而衍生的商機極為可觀,我們統稱為運動經濟。根據環球健康養生研究機構 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的報告,2025年全球運動健康經濟的規模將來到7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0%,相 當可觀。台灣方面,2020年運動產業產值約新台幣5,365億元,其中85%來自運動設備製造, 產值約4,465億元,政府的目標是要在近年內達到1兆元,成為另一個兆元產業。 今年暑期國際上有幾場重大賽事登場。首先是2024年歐洲盃足球錦標賽,6月14日至7月 14日在德國盛大開踢;其次是每年一度的環法自行車賽,6月29日至7月21日舉行,起點為義 大利佛羅倫斯,終點為法國尼斯,為期23天之久,包括21個賽段。壓軸的則是四年一度的夏 季奧林匹克運動會,7月26日在巴黎盛大開幕,為期17天,全球206個代表團10,500名運動員 群集花都競技。這些賽事透過全球化的傳播科技,吸引住世人的眼球,賽事的關聯效果及選 手的獎牌、獎金和薪水,也同樣引發關注。 巴黎奧運是新冠疫情後的第一場夏季奧運會,被稱為史上「最守財務紀律」的奧運,法 國用最嚴謹的財政紀律籌辦了本屆奧運,而其經濟效益也被寄以厚望。在奧運會開賽前夕雖 不斷傳出門票賣不完、國際航空業以及巴黎當地旅宿業和店家客流量下滑等種種負面消息, 但企業界仍看好奧運會對產業帶來的長期經濟效益。 根據法國國家統計及經濟研究局(Insee)預測,巴黎奧運將使法國第3季國內生產毛 額(GDP)增加0.3個百分點。法國利摩日大學(University of Limoges)的運動與經濟法中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5 心(Centre de droit et d’économie du sport, CDES)研究也顯示,舉辦2024巴黎奧 運,將為巴黎當地帶來約67至111億歐元的 經濟效益。 運動賽事 仍堅守全球化旗幟 事實上,當代的運動賽事,已不單是 體育活動中重要的一環,也是文化人類學 值得研究的一個領域,梅西、貝克漢、大 谷翔平等頂尖運動員的影響力,早就超越 了賽事本身,國際賽事的受關注,也超越 了國家主義。由於短視頻與社交媒體的推 波助瀾,球迷對運動隊伍的熱愛,漸漸由 國族意識的投射,轉變為對個別運動員的 狂熱支持與持續追蹤。 在逆全球化的今天,運動賽事仍堅 守著全球化的旗幟,也成為名符其實的全 球化商業行為。加以人類壽命延長、休閒 時間增多,健康意識抬頭,運動健身也成 為生活風格,由運動而衍生的商機極為可 觀,這些林林總總,我們可以統稱為運動 經濟。 運動經濟的領域,包括上游的投入健 康運動各項產業的供應商,中游的提供各 項健康運動服務及場館的業者,以及下游 的消費者與從事競技的運動者。 詳細而言,上游的產業供應者包括運動設施 營造業、運動用品製造業、運動環境維護業、運 動技能指導業、運動資訊傳播業。中游包括健身 運動場地場館、各項運動健康課程、專業教練課 程服務、健身運動器材批發與零售、舉辦各項賽 事與活動的組織及單項協會、運動博弈業等等。 下游則是廣泛的消費者及從事運動競技者,特別 是在全球化發展下薪資高得驚人的國際知名運動 明星,成為粉絲們追蹤的焦點,其光環也幅射出 龐大的經濟效益。
6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從這上中下游的範圍觀察,運動經濟可謂「包山包海」,從室內到室外,從高山到大 海,從各項聯盟主辦的年度賽事到個人休閒運動的馬拉松、登山、潛水、露營、自由車, 以及現在台灣極為流行的「超慢跑」……。 運動經濟 年複合成長率10% 運動健康產業的規模,各家算法不一。根據環球健康養生研究機構 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的報告,2019年全球運動健康經濟的規模達4.9兆美元,年增6.6%。2020年受到疫 情影響,全球運動健康經濟的產業規模下降了11%,但疫情受到控制後迎來報復性成長, 預計2025年將來到7兆美元。從2020年的4.4兆美元到2025年的7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 10%,相當可觀。 美國是運動王國,運動產業產值估計占其國內生產毛額的2.6%,以2023年的美國國內 生產毛額28.781兆美元計算,其運動經濟規模大約為7,483億美元。 一般估計,其他經濟發達國家,運動產業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約2%。而像亞洲的 中國等開發中國家,運動產業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約1%。 全球運動聯盟賽事智財權達1,500億美元 另外,根據國際奧會對於全球運動聯盟IP價值的統計,全球各運動聯盟整年度賽事的 IP價值為1,500億美元。 所謂IP,即是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權在現今的運動產業中已成 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運動產業主要與兩種智慧財產權有密切關係,分別是著作權及商 標,前者主要是與運動賽事的轉播權相關,而後者則涵蓋所有賽事及運動員相關的周邊產 品;另運動產業運用專利及營業秘密來保護其內容或創意也相當普遍。 國際奧會針對每年全球各種運動聯盟組織所舉辦的賽事IP價值統計的1500億美元中, 最大部分為賽事轉播權利金。 1,50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以現今最熱門的AI伺服器年產值而言,約為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7 1,800億美元,因此,全球各聯盟所主辦賽事 的IP價值,已與全球AI伺服器產值比肩。 奧運會是金雞母 海撈60億美元 以本屆奧運會為例,國際奧會向媒體收 取的轉播金即達33億美元,而從國際奧會對 於奧運會的商業運作,我們也可以看出運動 賽事的廣大商機。 奧運會是國際奧會的金雞母。國際奧 會從每屆的奧運會中,可以收到下列的收 入:一、向媒體收取的轉播權利金;二、頂 級贊助商廣告;三、門票收入;四、奧運吉 祥物等授權商品權利金。其中頂級贊助商即 是1985年國際奧會委託「國際運動與休閒行 銷顧問公司」規劃的奧林匹克夥伴計畫(The Olympic Programme, TOP) ,代表一個企業所 提供為期四年的贊助,目的在使國際奧會與 贊助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 國際奧會從夏季奧運中,大約可以從上 述這些項目中賺到60億美元,冬季奧運約能 賺30至40億美元。其中媒體轉播權利金為最 大宗,約占四至五成。國際奧會再從這些收 入中,與主辦的城市分潤,撥款補助主辦城 市的奧委會,作為主辦奧運的補貼。 國際奧會是非營利機構,但由於其居壟 斷地位,2022年的營收達23.6億美元,行政 高層薪資4年也上漲50%。 主辦城市 臨淵履薄 相對的,奧運的主辦城市,就常要冒著 財務風險了。加拿大蒙特婁1976年主辦冬季 奧運,虧損了10億美元,後來花了30年才還 清,正是「債留子孫」的例子。雅典第二次 主辦的奧運會,更是一場財務災難。 雅典是奧運會的發源地,在1896年第一 次承辦了現代奧運會。當時希臘已經財務艱 困,但他們低估了舉辦比賽的成本,預算由 原定的58.5萬德拉克馬(古希臘銀幣單位) 激增到374萬德拉克馬,相當於44.8萬美元, 幸賴一位富商捐贈了100萬德拉克馬,幫助承 擔了初期的費用;奧運會開始後,也靠紀念 郵票等紀念品銷售的額外收入才度過危機。 2004年雅典第2次舉辦了奧運會,官方 原宣稱財務支出預算是46億美元,但實際數
8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字卻高達150億美元,這些都由希臘1,080萬 的民眾埋單。因此,有人認為雅典奧運會是 2009年的希臘財政崩潰的催化劑。 舉辦奧運會是以城市為主體,在洛杉磯 奧運會之前,主辦奧運是燙手山芋, 1984年 的洛杉磯奧運籌備會議中,決議允許主辦城 市委託私人企業承辦奧運,這項決議使主辦 奧運的城市與企業結合成緊密的夥伴關係, 得以朝商業化放手一搏。結果,洛杉磯奧運 會產生2.15億美元的盈餘,成為奧運會的經 典傳奇。 巴塞隆納的奧運會,也被認為是成功之 作。1992年的奧運會在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首 府巴塞隆納舉行,當年也配合奧運會,在西 班牙塞維亞舉行世界博覽會。結果,1992年 的奧運會,改變了巴塞隆納,甚至是整個西 班牙,奧運會與世博會對西班牙的發展產生 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巴塞隆納在舉辦奧運會之前,早已經在 逐步推動都市發展規劃,它把奧運會與都市 規劃結合,並考慮到奧運結束後對場館的維 護與傳承。籌辦奧運最撒幣的是運動場館的 硬體設備建設費用,但巴塞隆納奧運賽事中 所動用到的37座場館,有27座在巴塞隆納獲 得主辦權時已經蓋好,許多其他公共設施, 也不是為了奧運而草草搭建,而是早就規劃 在城市發展中,使得後續的運用效益相當 高,不致於變成蚊子館。 巴塞隆納奧運成為引進資金從事都市建 設的平台,也將巴塞隆納的價值推到世人眼 前,後續持續開發了深厚的觀光潛能,以致 今日為巴塞隆納帶來滿坑滿谷的遊客。 主辦奧運會的城市總是臨淵履薄,深怕 財務問題變成「奧運會的詛咒」。事實上, 主辦奧運最重要的概念是「要利用奧運,而 不是被奧運所利用」。其關鍵在於控管預 算,避開預算失控的局面,以及作好資產傳 承的功課。 國際足球總會 賺進大把銀子 擁有獨占地位的國際奧會,可以從奧運 會中大筆進帳,同樣的,國際足球總會也是 一家非營利機構,但每年靠壟斷足球比賽,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9 也賺進大把銀子。 國際足總是以4年一屆的世足賽期間為會計周期,2015年至2018年收入為64.21億美 元。2019年至2022年間的財務報告收入為64.64億美元。其中媒體轉播收入占整體收入的 56%,營銷權利金占13%,門票、商標權利金及其他占29%。 以2022年卡達世足賽而言,國際足總收入46.66億美元中,媒體轉播權利金26.4億美 元、行銷權13.53億美元、門票收入5億美元、商標授權1.4億美元,其他0.33億美元。支出 包括比賽及活動19.38億美元、發展及教育7.14億美元、足球治理0.44 億美元、足總管理及 行政2.51億美元、行銷及電視轉播開支1.91億美元,稅前盈餘多達15.28億美元。 美國職棒大聯盟吸金 年收破百億美元 美國做為體育大國,美式足球、棒球及籃球,已深入美國人的生活,而在美國經營球 隊,也是一門好生意。 以成立最早、歷史最悠久的美國職棒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簡稱MLB)為例, 該聯盟共有30支球隊,分成美國聯盟15支隊伍,以及國家聯盟15支隊伍。美國職棒大聯盟 是中央集權體制,總會長及總會長辦公室握有絕對的權力,每年可以從各項收入中賺進 100億美元以上,可謂盆滿缽滿,主要的收入來源也是轉播權利金。而球隊本身,只有球 隊經營權和隊徽、隊名使用權,以及從聯盟獲利中得到的分紅。 即使如此,美國職棒大聯盟各球隊仍然每年穩定的增值。富比士雜誌自1998年開始, 定期統計大聯盟球隊的市值。2023年紐約洋基隊市值達到71億美元,比2022年增值18%, 是大聯盟中最值錢的球隊。 2023年大聯盟各隊的平均市值,較2022年成長12個百分點。紐約大都會隊在2011年 時,市值為7.47億美元,2020 年對沖基金天王Steve Cohen購買紐約大都會時,花費24.2億 美元,到了2022年,大都會市值為26.5億美元,它在2023年時,市值又已成長達29億美元 了。 巴爾的摩金鷹隊在今年春轉手。金鷹隊上個老闆安海羅斯 (John Angelos) , 是在 1993年以1.73億美元收購金鶯隊,今年在美國職棒大聯盟賽季來臨之前,以17.25億美元的 價格轉讓給以私募股權投資人魯班斯坦(David Rubenstein)為主的團隊。
10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擁有球隊 風生水起的好投資 球隊的交易,動輒數十億美元,但各隊 的每年市值成長率,平均約在10%左右,擁 有球隊,堪稱是一項風生水起的好投資。 台灣的中華職棒大聯盟組織與運作型 態,比較接近日本,分權在各球隊,而非美 國職棒大聯盟的中央集權體制。但職棒界人 士認為,台灣有完整的教育訓練體制,可以 向全亞洲輸出,若把眼光放在全亞洲的集訓 市場與結盟東南亞及大陸,職棒的商機仍相 當可觀。 中華棒球協會理事長辜仲諒即認為,台 灣有紮實的棒球文化,我們可以先聚焦東南亞,協助東南亞國家成立職棒後,下一步就可整合成立 亞洲職棒大聯盟,將台灣棒球文化向外輸出,透過日本、台灣、韓國等棒球強國資源,帶動亞洲職 棒市場成長。 職棒界人士估計,以美國職棒大聯盟2022年收入達109億美元計算,若以此推估,中國大陸14億 人口,職棒市場商機高達新台幣1.5兆元;若放眼亞洲,整體經濟規模更可上看新台幣4.4兆元,相當 驚人。 亞洲運動經濟 正在崛起中 事實上,亞洲運動經濟確是在崛起中。以東京馬拉松為例,它遲至2007年才開辦,比起已有128 屆的美國波士頓百年馬拉松,東京馬算是極為資淺,但東京馬拉松每年吸引超過3萬人參賽,非常搶 手。由於人數暴增,海外跑者的中簽率只有8-10%,名額一票難求。 2023年東京馬拉松,報名人數為3.8萬人,日本國內跑者報名費2.3萬日圓,海外跑者報名費2.53 萬日圓,光是報名費收入就達8.7億日圓,沿途尚有101萬人觀賽,整個賽事的經濟效益估計達328.45 億日圓,是主辦費用32.22億日圓的9.8 倍。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11 再以運動用品製造業來說,原是歐美品牌耐吉、愛迪達的天下,但最近日本的亞瑟士及 美津濃的表現,也極為令人驚艷,特別是亞瑟士。 亞瑟士(ASICS)創辦於1949年,由當時31歲的創辦人鬼塚喜八郎(Kihachiro Onitsuka) 所創立。亞瑟士的英文ASICS是由拉丁語名言「Anima Sana in Corpore Sano」中每個單詞的 第一個字母所組成的,意思是「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全的體魄。」該公司近年都出現兩位數的 成長,毛利率達53.24%,過去兩年股價上將近4倍,今年以來則漲了1倍。 除了拜日圓貶值之外,亞瑟士的亮眼表現,主要是產品的創新,特別是豐富的產品組 合,從運動人士熱愛的跑鞋,到潮流復古的Dad Sneakers老爹鞋,使業務蒸蒸日上,其中, 高性能跑鞋是亞瑟士的最大營收來源。今年4月完成巴黎馬拉松的5.4萬名選手中,約有四分 之一穿著亞瑟士的跑鞋,包括男子和女子組冠軍。 台灣靠代工 造就許多隱形冠軍 台灣方面,在運動經濟中,表現最亮眼的是運動用品的製造。若把運動產業分為運動用 品製造業與運動服務業,則製造業是台灣專精的部分。長久以來,台灣靠著代工,為國際知 名運動品牌客戶及通路客戶代工,造就了很多隱形冠軍,部分也已走上自創品牌之路,提升 台灣產品的附加價值。 以「台灣之光」的自行車產業而言,捷安特、美利達自創品牌極為成功,結合上中下 游,使台灣成為高附加價值車種的王國,我們現在甚至可以在店頭直接買到與環法賽中美利 達車隊同款的塗裝。 做鏈條的桂盟,是全球最大的鏈條製造集團,每年生產的鏈條可繞行地球赤道五圈。桂 盟在自行車組車市場上市占率達第一,在歐美自行車維修市場上亦積極拓展市占率與品牌知 名度。近年來,配合電動自行車的發展趨勢,桂盟極力研發電動自行車專用鏈條,與各大廠 牌馬達傳動系統均能高度相容,未來也將持續開發各種領域產品。 碳纖維是自行車、網球拍等運動器材的關鍵材料,位於台中工業區的拓凱,是目前國內 最具規模的航太、醫療器材、自行車關鍵零組件、安全帽、球拍及各項運動器材等高附加價 值碳纖複合材料專業製造廠。其中,碳纖維網球拍製造代工生產規模居世界第一,產能及品 質均領先同業,平均每4支球拍就有1支是拓凱製造;全球前十大網球拍品牌中,有6家均為
12 SPORTS IMPACT -專題報導- 該公司客戶。該公司去年 EPS 24.89元,等於賺 了兩個半以上的資本額,平均毛利率35.1%,今 年獲利仍有兩位數成長、續創新高的機會,一 點也不輸給高科技公司。 志強是另一家隱形冠軍。關於鞋類製造, 大家都知道寶成、豐泰等,而志強專注於足 球鞋,稱霸於專業足球鞋領域。它是愛迪達 (Adidas)、耐吉(Nike)、亞瑟士(ASICS)、Brooks 等國際知名運動品牌的鞋類供應商,銷售市場 以足球風氣鼎盛的歐美為主,全球每5雙足球鞋 就有一雙出自志強,穩坐全球最大足球鞋製造 商寶座。 後疫情時代,運動風氣日熾,全球服飾消 費生態改變,機能性運動服飾躍居市場主流, 國內運動服飾用品供應鏈也跟著調整,配合節 能減碳、多功能機能性的趨勢發展。 運動服飾方面,遠東新、台化、福懋等廠 商,都是提供排汗、吸濕運動衣的主要原料供 應商。近年來,愛迪達、耐吉國際品牌生產的 國際賽事球衣,原料都要求環保材質的織物, 國內廠商已提高這類產品的出貨。下游的成 衣代工廠,如儒鴻、聚陽、廣越,也朝這方 面發展。 運動服務產業,尚有廣大發展 空間 至於運動服務產業,國內算是剛起步, 也正在穩定的成長中。2018年台灣地區運動 服務業有2,280家,2022年增長為3,916家, 平均年成長率為14.5%,2026年銷售金額為 368.6億元。目前臺灣已有近百所大學設置運 動休閒管理學系所,一年有800場路跑、馬拉 松賽事,健身場館也如雨後春筍的設立。 以健身場館為例,世界健身KY(World Gym) 2022 年營收 88.6277 億元,年成長率 達13.13%,2023年營收94.2816億元,成長 6.38%,今年上半年營收47.9977億元,全年 往100億元的目標推進中。 目前國內健身場館由 World Gym 與健身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13 工廠兩大品牌寡占,兩家市占率達82%。前者有會所116處,會員43萬人,市占率58%;後者有會 所68處,會員24萬人,市占24%。 職業運動聯盟方面,則有中華職棒大聯盟以及職籃兩大聯盟。職籃兩大聯盟日前原有整合為 一個聯盟之議,惜未成真,否則將可獲得更大的綜效。 整體而言,台灣運動產業產值在2020年約新台幣5,365億元,其中85%來自運動設備製造,產 值約4,465億元,工業局的目標是要在近年內達到1兆元,成為另一個兆元產業。達到此目標的方 法,除了持續提升運動用品製造業的質量外,也應效法歐美國家多方開展運動服務產業,而科技 正可以扮演重要的推手。 結合產官學 探索科技應用 台灣是IT產業大國,在科技產品的製造研發有很深的功力,但科技在運動產業的應用,則仍 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必須結合產官學能量,在運動用品製造業上,繼續探索新技術的開發及 商品化的可能性;在運動服務業上,以科技協助頂尖運動員的訓練,以及激發一般民眾對運動更 多的參與及體驗。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認為,台灣運動產業數位轉型升級後,因具有製造業與資 通訊產業雙重優勢,運動產業的產值將在2030年達到1.3兆元。 例如,台灣在2019年開放山林後,山難事件即隨之大幅增加,2019年全國山難事件人數200 多人,到了2020年攀升到將近700人,疫情期間稍稍下降,但2023年則創下近年新高,突破 800人。 山區救難案件,以迷路為最多,其次有創傷疾病、高山症,以及墜谷事件等,如何利用技術 和平台避免運動傷害和憾事,值得業界投入研究開發,也值得政府佈建更多的基礎設施。 在此,擬就台灣運動產業的優勢、劣勢、競爭、威脅做一個分析,也標誌出值得產官學們未 來努力的方向: 優勢: 一、運動用品製造技術達全球頂尖水準,表現亮麗。 二、國民健康意識提升,運動風氣日熾,產業需求增加。 三、學校與政府成功培育運動選手與運動經營管理人才。 四、資通訊產業發達,有助迎合運動科技化趨勢,為運動用品製造與服務產業提升價值。
14 SPORTS IMPACT 資 訊 動 脈 劣勢: 一、土地成本高昂,城市運動場館與停車空間不足。 二、運動用品製造仍以代工為主,自創品牌比例低。 三、因長期代工,缺乏自身品牌,無法直接觸及消費者,難以發展產品的獨特性。 四、職業聯盟的國際知名度低,規模小。 五、中小學運動課程偏少,未能為運動風氣扎根及推廣運動習慣。 機會: 一、國民所得提高、休閒時間延長,運動人口增加。 二、人口結構改變,銀髮族、女性參與運動意願提升。 三、華人與亞洲市場廣大,可作為運動服務產業的出口目標市場。 四、配合台灣豐富的觀光資源及整體服務業水準,吸引亞太地區來台進行水域、山域、地域 運動活動。 五、推動運動產業數位轉型,結合高科技產業,賦予運動用品功能科技化。 六、推動運動服務業的數位內容產業,建構運動與科技結合的平台。 威脅: 一、中國大陸低價運動用品及仿冒品傾銷。 二、升學主義揮之不去,青少年以學業及才藝為重,忽略運動的重要性。 三、教育系統盲目擴張,造成專業人才品質下降的疑慮。 四、台灣運動產業與國際相比,投入行銷資源的差距大,曝光整合度不足。 五、公營與民營運動場館資源不同,形成不公平競爭。 六、地緣政治增加產業經營的不確定性。 整體而言,我們值得對台灣運動產業的將來寄以厚望,從今年暑期的國際三大賽事,我們 看到力與美,也看到台灣運動產業更高、更遠、更快的遠景,值得產、官、學的全力以赴。 ▓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 本文轉載自工總產業雜誌第654期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15 運動科技發展與 輔助選手實務應用介紹 資料來源 / 國民體育季刊218期 文 / 謝漢川、相子元 壹、前言 近年來運動與科技的結合越來越受到關注,運動選手能夠借助運動科技迅速累積豐富 的訓練和比賽數據,透過進階數據的即時回饋,協助選手與教練調整訓練與比賽策略,甚至 臨場反應,達到提升運動表現、減少運動傷害的目的。民國112(2023)年9月16日成立的「 國家運動科學中心」(以下簡稱運科中心)針對運動科技研發與應用提出全面策略,突顯數 個關鍵領域,包含運動數據運算分析、運動科學理論的新知探討及其在實際訓練中的應用轉 換。運科中心的目標在於緊密結合科技與運動實務,特別是透過與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運動科 學處的一線工作伙伴合作,共同推動運動X科技的數位轉型。以下針對我國運動科技發展主 要技術內容及運科中心實務應用逐一說明。 貳、主要技術內容 目前運動科技的涵蓋範圍越來越廣泛,包括感測科技、定位科技及影像科技等,搭配網 路、演算法、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功能,一同整合形成完善的運動科學輔助架構,使運動與 科技的結合衍生出更多輔助選手的實務應用。 一、感測科技 感測科技廣泛應用於運動穿戴裝置,如運動手錶,集成了動作偵測、心率監測、高 度計、壓力計及運動量檢測等多功能感測元件。其中一項重要的感測器是慣性感測單元
16 SPORTS IMPACT 市場動態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它可以測量加速度和角速度,提供運動強度和身體 部位的運動狀態資訊。這些感測器可以應用在智慧手錶及智慧鞋等不同穿戴位置,用 於監測跑步姿態和著地形態(Liu et al., 2021)。現今智慧手錶對於簡單的日常活動偵 測,如走路、跑步或睡眠,已是基本的必備功能。而這些穿戴裝置是利用裝置內的IMU 來達到智慧感知,若將感測器放在足部則有助於觀察運動時足部各項特徵,可提供更 多的下肢動作辨識(Chen et al., 2020)。 早在10年前就有國際研究發表,利用IMU觀察不同運動模式與強度,足部前後、內 外及上下訊號特徵點的變化(Lee et al.,2015)。透過蒐集這些感測器所測量的數據進一 步分析,能更深入瞭解各種運動狀態,進而提供訓練所需資訊,甚至可開發特定的辨 識應用,如健身運動的監控或游泳姿勢辨識等,應用於運動遊戲輔助與健康醫療的領 域,可以提供使用者更多有價值的訊息。 二、定位科技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另一項關鍵技術,廣泛應用於智 圖片來源 / https://www.freepik.com
體育用品專刊 • 市場動態 17 慧手錶、手機及其他裝置以蒐集和衡量運 動表現。目前市面上,如手機、運動手 環、自行車錶、導航等,都含有定位功 能,不難發現GPS已經廣泛應用在生活周 遭。例如:許多跑者參加馬拉松時,會藉 由此工具量化跑步距離,來規劃訓練的目 標,或是自行車友透過即時的速度資訊, 維持巡航能力。除了個人的使用外,GPS 系統具有不受場地限制的優點,也被職業 球隊作為選手監控的儀器,進行球員的追 蹤。例如:針對足球、橄欖球等運動範圍 廣的團隊項目,透過GPS的定位追蹤,隨 時間變化可得知距離,經過數學運算後, 可獲得球員速度、加速度等運動學參數, 進行長期的體能追蹤監控,其優勢在於同 時追蹤多位球員,每個位置的球員,在上 場時間、跑動總距離、平均跑動速度、 衝刺跑的距離、心律......等,均可即時獲 得。然而,在室內場館中,GPS的訊號受 到遮蔽限制,因此室內定位系統(Local Positioning System, LPS)應運而生,取代 了GPS的功能,用於準確定位室內運動選 手位置。LPS相比GPS除了更準確外,同 時可在室內運動使用,因此目前LPS應用 在運動中的數量越來越多,並且都是針對 多人的球類運動,例如:籃球員的內外部 負荷、足球員涵蓋的進攻面積等,除了使 用在學術研究外,也有許多職業聯盟、 球團,使用此系統對球員運動表現做進一步的分析 (Fuchs et al., 2022)。 三、影像科技 光學攝影是運動科技中的一個關鍵工具,它利 用攝影機直接捕捉影像以分析選手的姿態、動作和 戰術。這項技術的主要優勢在於選手無須佩戴任何 設備的情況下進行觀察。截至目前為止,在高規格 的比賽中(如職業聯盟之比賽),大多是使用運動 影像分析來獲得資訊,其原因除了硬體設備提升, 影像呈現更清晰外,也符合無穿戴感測器的規則。 例如:目前的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NBA)與Second Spectrum公司合作;美國 職業棒球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 MLB)使用 Chyronhego、Hawk eye及Statcast球員數據系統,都是 圖片來源 / https://www.freepik.com
18 SPORTS IMPACT 市場動態 藉助運動影像分析的例子。除了MLB,鷹眼系統如今已被廣泛應用在各種運動項目,包括 網球、足球,還有其他許多運動(Cant et al., 2020)。該系統透過攝影機蒐集高速畫面, 提供3D資訊,並透過演算法和快速傳輸進行影像重建。這個系統的價值不只體現在硬體 設備上,更在於軟體算法的後端處理。高速攝影與演算法相關科技的發展,能幫助裁判作 出更為正確的判斷,避免產生灰色地帶的爭議。總之,影像科技結合人工智慧這類軟硬整 合技術,未來必定是運動科技的主流。 參、選手實務應用 運動科技支援競技運動的價值,可以從近幾年臺灣在重要國際運動賽會都獲得佳績所 見,如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2018雅加達亞洲運動會及2020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運 動科技導入訓練階段皆扮演重要關鍵角色,顯示運動科技支援競技運動已見成效。目前運 科中心協助2024巴黎奧運中華代表隊,建立一個長期追蹤機制,協助選手們適應高強度的 生理壓力和體能訓練需求。此外,運科中心還開發整合運動數據分析與回饋機制的邊緣運 算平台,於智慧場館內能快速提供教練、選手及相關訓練人員所需資料。 圖1/體操回放分析訓練整合架構示意圖(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體育用品專刊 • 市場動態 19 一、體操回放分析應用 競技體操是一項講求「難度、創新、穩定性、美感、力量」的運動,追求在完成高難度動作 的同時,保持動作的穩定與美觀。對於選手來說,掌握正確的動作基礎是進行更高難度動作的前 提,訓練過程須注意動作的正確性和穩定性。為了進一步提升訓練品質和效率,運科中心與國家運 動訓練中心展開合作,根據專項教練的需求,在體操館內建立一個場域影像蒐集平台。該平台裝設 有高解析度攝影設備,包含跳馬、單槓與鞍馬等訓練區,即時捕捉競技體操運動中關鍵角度與時 間軸同步影像,如圖1。針對體操訓練的分析工作,運用長短期記憶網路(Long Short-Term Memory, 圖2/體操影像時間戳比較介面示意(圖片提供:作者自行整理) LSTM)處理和分析影像數 據(Camarena et al., 2023) ,LSTM專門處理時間序列 數據,能夠學習這些連續動 作序列之間的關聯,從而提 供對選手執行動作過程的姿 勢、角度和速度等重要參數 進而深入理解(Carson et al., 2021)。體操回放分析訓練 應用整合人體姿態演算法 OpenPose和LSTM模型,可以 預測選手的下一個動作、評 估動作的流暢度,或檢測動 作中的潛在問題,如圖2,對於提升訓練效率和動作質量具有重要價值(Velliangiri et al., 2021)。 二、射擊虛擬情境應用 「心理穩定,動作穩定,射擊成績就穩定!」為了加強選手的心理訓練和發現潛在弱點,運科 中心整合生成式人工智慧(AI Generated Content, AIGC)模型技術和運動影像追蹤分析技術,開發一 套室內射擊運動模擬情境訓練系統。運科中心團隊開發「AIGC即時賽況模擬生成系統平台」,是 為室內步槍及手槍射擊運動設計的情境生成式訓練系統。該系統整合國際射擊運動聯盟射擊比賽數
20 SPORTS IMPACT 市場動態 圖3/室內射擊虛擬情境訓練整合架構示意圖(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圖4/室內射擊虛擬情境訓練示意圖(資料來源:作 者自行整理) 據、選手的歷史訓練數據,與即時訓練數 據,並提供一後端平台,包括歷史數據整 理、即時數據輸入、生成模擬訓練數據、 文字轉語音、人工智慧物聯網(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Things, AIoT)數據輸入和視 頻信號輸入等,同時也建構應用程式介面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進而銜接運科中心的數據資料庫,如圖3。 整體系統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步槍及手槍射擊運動室內運科訓練系統,實時融合訓練選手的數 據、即時影像、AIoT傳感資訊及選定選手的歷史比賽數據,並利用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技術模擬現場賽況播報(Ozkaya, Ipek, 2023),結合文字轉語音(Text to Speech, TTS)
體育用品專刊 • 市場動態 21 技術生成的語音播放,為選手提供沉浸式的比 賽環境體驗,如圖4。另一部分是數據資料庫 整合工作,將所有紀錄數據透過網路與邊緣運 算平台的API進行整合,並連接運科中心的數 據資料庫。 肆、結語 運動科技不僅對運動選手和教練提供更多 的資訊和分析工具,透過數據分析的呈現,也 能為賽事觀眾提供更多粉絲參與的娛樂價值。 臺灣身為科技強國,擁有豐富的人才和技術, 在運動與科技領域也分別有著一定的成就,然 而與國外相比,臺灣的運動科技發展尚不夠興 盛。現行的運動科技應用在臺灣選手的投入不 圖片來源 / https://www.freepik.com 高,要讓運動科技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需要結合本土運動和科技的優勢,重視運動科技 的發展。期待臺灣在運動科技領域取得更好的成果,提升運動表現,同時為觀眾提供更好 的娛樂體驗。 作者謝漢川為國家運動科學中心運動科技與資訊開發處處長、相子元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運動競技學系研究講座教授 參考文獻 • Camarena F, Gonzalez-Mendoza M, Chang L, Cuevas- Ascencio R. (2023). An overview of the vision- based human action recognition field.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Applications , 28(2), 61.https://doi.org/10.3390/mca28020061 • Cant, O., Kovalchik, S., Cross, R., & Reid, M. (2020). Validation of ball spin estimates in tennis
22 SPORTS IMPACT 資 訊 動 脈 from multi-camera tracking data.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38 (3), 296-303. https://doi.org/10. 1080/02640414.2019.1697189 • Carson, HJ, Robazza, C, Collins, D, Toner, J & Bertollo, M. (2020). Optimizing performance in sport: An action-based perspective. in M Bertollo, E Filho & P Terry (eds). Advancements in Mental Skills Training. Routledge, 15-27. https://doi. org/10.4324/9780429025112-3 Fuchs, P. X., • Fuchs, P., von Duvillard, S. P., Wagner, H., & Shiang, T.-Y. (2022). Critical assessment of a wide-spread method for estimating energy expenditure during accelerated running based on positioning tracking systems.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11 (6), 641-643. https://doi. org/10.1016/j.jshs.2022.03.001 • Ipek Ozkaya (2023). Application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Tasks: Opportunities, Risks, and Implications. IEEE Software, 40 (3), 4-8. https://doi.org/10.1109/ MS.2023.3248401 • Lee, Y. S., Ho, C. S., Shih, Y., Chang, S. Y., Róbert, F. J., & Shiang, T. Y. (2015). Assessment of walking, running, and jumping movement features by using the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Gait & Posture, 41 (4), 877-881. https://doi.org/10.1016/j.gaitpost.2015.03.007 • Tsung-Han Liu, Wei-Han Chen, Yo Shih, Yi-Chih Lin, Chien Yu, Tzyy-Yuang Shiang (2021). Better position for the wearable sensor to monitor badminton sport training loads. Sports Biomechanics, 23 (4), 503-515. https://doi.org/10.1080/14763141.2021.1875033 • Velliangiri S.; Anbarasu V.; Karthikeyan P.; Anandaraj S.P. (2021). Intelligent person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guidance using long short-term memory. Journal of Mobile Multimedia, 18 (2), 349-372. https://doi.org/10.13052/jmm1550-4646.18210 • Wei-Han Chen, Yin-Shin Lee, Ching-Jui Yang, Su-Yu Chang, Yo Shih, Jien-De Sui, TianSheuan Chang & Tzyy-Yuang Shiang (2020). Determining motions with an IMU during level walking and slope and stair walking.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 38 (1), 62-69. https://doi.org/10. 1080/02640414.2019.1680083
體育用品專刊 • 資訊動脈 23 不斷破紀錄的先進鞋類科技 資料來源 / 運動科學 www.sportscience.com.tw 作者 / 相子元 人類的足部是一項自然的奇蹟,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使我們能夠行走、奔跑,甚至跳躍,並 保持平衡。足部擁有複雜的骨骼結構以及各種肌肉和筋膜,這些結構協同工作,使我們能夠在各種 環境中前進。這完美的設計讓我們在各種地形上進行活動,這也讓學者們開始思考:科技的演進要 如何協助發揮足部的運動潛能呢? 隨著科技的進步,運動鞋的設計也日新月異。為了迎合不同運動場景和需求,各種先進鞋類科 技(Advanced Footwear Technology, AFT) 被應用於運動鞋的設計中,例如上翹的弧型鞋底、碳纖維和 彈性發泡材料等,這些技術的運用,使得運動鞋的功能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專業化。這種科技的應用 為我們的運動提供了明顯的幫助,例如增加跑步著地過程中的能量回彈、減少能量消耗,進一步提 升運動表現。
24 SPORTS IMPACT 資 訊 動 脈 長跑最具代表性的好手 Eliud Kipchoge 自 2016 參與了 Nike 的 Breaking 2 計畫不斷突破自 己,2018年就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再於2019 年穿著Alphafly原型鞋成功突破人類馬拉松兩小 時極限,更於2022年的柏林馬拉松,將世界紀 錄推進了30秒來到了2小時1分9秒的大關。2023 年秋天的芝加哥馬拉松,肯亞23歲的明日之 星 Kelvin Kiptum 才第三次參賽就打破2022年 Eliud Kipchoge 的世界紀錄,並且跑進2小時1分 內。而女子組的冠軍 Sifan Hassan 則是打破賽 會紀錄,與相隔幾天前於柏林馬拉松破女子世 界紀錄的 Tigist Assefa 分別居於世界紀錄一二 名。這些頂尖好手腳上穿的大多是Nike的 Alphafly,或是Adidas Adizero Adios Pro 3, 下表整理了近幾年馬拉松世界紀錄的演進 及選手所穿的先進科技跑鞋,這些跑鞋都 有著特殊曲度的碳纖維板、輕量、彈性發 泡中底及上翹的弧形鞋底。 馬拉松世界紀錄的演進及選手所穿 的先進科技跑鞋 Ni ke Al pha f l y 跑鞋自推出以來, 經歷了多次技術革新,成為馬拉松跑者的 首選。Nike Alphafly 原型鞋是由 Nike 圖片來源:Nike官方網站 https://about.nike.com/zh-Hant/newsroom/releases/the-nike-alphafly-3-marathon-speed-for-all-runners
體育用品專刊 • 資訊動脈 25 Vaporfly演進而來,主要原件為提供輕盈且高回彈的緩震效果ZoomX泡棉、前掌的氣墊設 計 Air Zoom Pods,及增強推進力的全掌碳纖維板。Nike Alphafly 2改進更輕薄透氣的鞋面設 計,提升包覆感和舒適度,增加抓地力和耐用性的外底設計。最新的Nike Alphafly 3提供雙重 Air Zoom 氣墊、全掌Flyplate碳纖維板及Fast Shot 外底,提升跑步效率。這些技術的演進,使 得Nike Alphafly系列跑鞋在穩定性、舒適度和推進力方面不斷提升,幫助跑者在馬拉松賽事 中創造佳績。 「所以,我們到底需要穿什麼鞋呢?」根據學者們的研究,其實每一個人的骨骼肌肉系 統對於運動鞋科技的反應是有很大的差異性!而且在不同的場域中,例如戶外越野或是室內 球場,人體的運動能力的需求也大有不同!因此,我們可以根據不同需求去選擇適合的運動 鞋。而擁有尖端科技的運動鞋在不同競技運動或特殊環境下可以保護或是協助我們的足部發 揮最大的潛能。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還是必須根據自己的情況挑選一雙適合自己的好鞋! 圖片來源 / https://www.freepik.com
26 SPORTS IMPACT 資 訊 動 脈 跑鞋品牌龍頭爭霸戰 資料來源 / 運動科學 www.sportscience.com.tw 作者 / 相子元 最近的新聞報導指出,根據全球最大球鞋販售平台「STOCKX」的數據,亞瑟士(Asics) 在2024年上半年的銷量暴增了600%,成為銷量增長冠軍。相比之下,Nike並未進入前幾名榜 單。這使得Asics在市場上取得了顯著的優勢,遠遠甩開了其他品牌。到底哪個運動鞋品牌是 消費者的最愛呢? 近幾年來,運動筆記在臺北馬拉松比賽時,都會對前一千名選手的跑鞋進行調查,跑鞋 的選擇和趨勢變化成為了跑者和品牌關注的焦點,這不僅幫助品牌商了解市場需求,也讓跑 者們能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裝備。調查結果顯示: NIKE 和 Adidas 是最受歡迎的品牌,尤其 是 Nike 的 Alphafly 和 Adidas 的 adios Pro 系列在前一千名選手中佔據了很大的比例。Asics 的 MetaSpeed 系列也逐漸受到跑者青睞,成為第三大熱門品牌。2021年,Nike在前1000名 中佔了70.7%,但2022年Adidas逐漸崛起佔了18.3%,到2023年已佔了23.9%。Asics也有所上 升,2022年及2023年佔比都超過10%,並且在2022年男女總冠軍皆穿著Asics跑鞋。 除了瞭解最受歡迎的跑鞋品牌,還發現另一個重要趨勢,就是碳纖維板跑鞋的普及:碳 纖維板技術已成為主流,2021年台北馬拉松前1000名跑者中有803雙使用了碳纖維板跑鞋。 這種技術提供了更好的推進力和效率,幫助跑者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台北馬拉松的跑 鞋趨勢顯示出跑鞋科技的快速進步和跑者選擇的多樣化。除了碳纖維板,其他技術如泡棉中 底、輕量化設計和穩定性增強等也在跑鞋中廣泛應用,提供跑者更多選擇來適應不同的跑步 需求和風格。這些趨勢顯示出台北馬拉松不僅是一場競技賽事,更是一個展示最新跑鞋科技 的平台。
體育用品專刊 • 資訊動脈 27 Year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Nike 53.3% 69.5% 70.7% 63.5% 51.9% Adidas 11.3% 7.4% 10.3% 18.3% 23.9% Asics 15.0% 9.2% 8.2% 10.0% 10.3% 近五年台北馬拉松的跑鞋趨勢 除了台北馬拉松的跑鞋趨勢分析,由近二年國際重要的馬拉松賽事來看,國際好手穿著的跑鞋 也是集中在這三大品牌。目前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2:11:53是在2023/9/24的柏林馬拉松所創,她所穿 的就是Adidas Adios Pro 3,同一場比賽男子組前三名跑者所穿的跑鞋正是Nike的Alphafly 3、Adidas adios Pro 3及Asics MetaSpeed Sky+。目前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2:00:35是在2023/10/8的芝加哥馬拉松 所創,同一場比賽男子組及女子組冠軍跑者所穿的跑鞋正是 Nike 的 Alphafly 3。在 2024 年巴黎奧運 的馬拉松男子金牌選手所穿的跑鞋也是 Adidas adios Pro 3,而女子金牌選手所穿的跑鞋又是Nike的 Alphafly 3。
28 SPORTS IMPACT 資 訊 動 脈 2023及2024國際馬拉松重要賽事成績及 跑鞋分析 這三雙最受歡迎的跑鞋都非常輕,適合長 距離和馬拉松比賽,提供良好的避震及回彈幫 助提升速度。除此之外,Nike Alphafly 3的中 底搭載 ZoomX 泡棉和 Air Zoom 氣墊,提供極 佳的緩衝和回彈,及全掌碳纖維板設計,提升 推進力。Adidas Adizero Adios Pro 3 的中底採 用 Lightstrike Pro 泡棉,提供優異的緩衝和回 彈,EnergyRods碳纖維棒設計,模仿腳趾骨結 構,提升推進力和穩定性。Asics Metaspeed Sky 的中底為 FF Blast Turbo+ 材質,提供輕量化和 出色的緩衝,並有全掌碳纖維板,提升穩定性 和推進力。 選手穿的馬拉松跑鞋通常設計為輕量化、 高效能,並且具備一些特殊功能來提升比賽表 現。例如,競速跑鞋會使用碳纖維板來增加推 進力和穩定性,並且中底材料也會選用高回彈 性的泡棉,以減少能量損失。這些設計能幫助 選手在長時間的高強度運動中保持速度和效 率。然而,這些高性能跑鞋並不一定適合一般跑 者。一般人選擇跑鞋時,應該根據自己的跑步習 慣、腳型和需求來選擇。例如,如果你是初學者 或主要進行慢跑訓練,選擇具有良好緩震和支撐 功能的跑鞋會更合適。這樣可以減少運動傷害的 風險,並提供更舒適的跑步體驗。總之,選手的 跑鞋設計是為了在比賽中追求極致表現,而一般 跑者則應該根據自己的特性和需求來選擇適合的 跑鞋,以確保安全和舒適。 參考文獻: • 2021年台北馬 Top 1000 跑鞋統計【跑鞋研究 室】2021年台北馬 Top 1000 跑鞋統計 | 文章 | 運動筆記 (biji.co) • 2022 臺北馬拉松 Top 1000 跑鞋統計來啦【臺 北馬】2022 臺北馬拉松 Top 1000 跑鞋統計來 啦~ | 文章 | 運動筆記 (biji.co) • 2023 臺北馬拉松 Top1000!NIKE 蟬聯冠軍 一 趨勢值得注意!【跑鞋研究室】(更新)2023 臺北馬拉松 Top1000!NIKE 蟬聯冠軍 一趨勢 值得注意! | 文章 | 運動筆記 (biji.co)
體育用品專刊 • 資訊動脈 29 2024 & 2025年展覽計畫 展覽組 Tel: 02-2594-1864 分機15 陳汝卿 vivianchen@tsma.org.tw / 分機16 張鳳嫚 sylvia@tsma.org.tw 展覽最新消息 - 請以官網為主 http://www.sports.org.tw/c/exhibi_1.asp No 補助計畫名稱 展期 備註 1 2024年德國慕尼黑運動用品展 ISPO Munich 2024 2024年12月3~5日 徵展結束,歡迎觀展。 2 2024年台灣醫療科技展 Healthcare Expo Taiwan 2024 2024年12月5~8日 3 2024年日本福岡運動器材展 SPORTEC Fukuoka 2024 2024年12月17~19日 4 2025德國戶外運動用品展 OutDoor 2025 2025年5月19~21日 徵展中。 5 2025年日本國際運動健身週 Japan Sports Week 2025 2025年6月25~27日 No 補助計畫名稱 展期 備註 1 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 TAISPO 3月26-29日 徵展結束,謝謝支持! 2 德國國際專業健身運動器材 暨配件展 FIBO GLOBAL FITNESS 4月10-13日 徵展結束,謝謝支持! 3 德國慕尼黑戶外活動用品展 Outdoor by ISPO 6月3-5日 徵展中 4 日本國際運動健身週 Japan Sports Week 6月25-27日 徵展中,會員享有早鳥價 5 德國慕尼黑運動用品展 ISPO Munich 5月19~21日 籌備中 6 台灣醫療科技展 Healthcare Expo Taiwan 12月5~8日 籌備中
30 SPORTS IMPACT 活 動 櫥 窗 德國慕尼黑運動用品展 歡迎到場觀展 12月3~5日 德國.慕尼黑(New Munich Trade Fair Center) 2023年德國慕尼黑運動用品展11月28~30日在慕尼黑國際展覽中心舉辦,今年有超過 2,400 家參 展商和持續高水平的參觀者。與前一年相比,參展商增加了57%。來自54個國家的海外參展商數量增 加了64%,從而在所有參展商中所占的份額提高到93%。新參展商包括93家初創企業,他們以展會為 平台,提升知名度,在行業中立足,拓展銷售網絡。ISPO集團負責人Tobias Gröber表示:今年,我們 再次能夠明確表示,全方位的體育運動不僅僅是運動、設備或娛樂,體育不僅是增長最快、最多樣 化和最國際化的經濟部門之一,也是對社會的重要貢獻者。ISPO為新趨勢、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提 供了理想的舞臺,統計數據證明,ISPO慕尼黑再次被視為整個行業、零售商和運動員的全球鏈接平 臺。ISPO慕尼黑的轉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我們的貿易展也被世界公認為體育產業的聚集地。 ~ISPO Munich是全球運動買主最期待的展覽,即日起開放報名!~ 台灣醫療科技展 歡迎到場觀展 12月5~8日 台北.台灣 -南港展覽館一館 「台灣醫療科技展」是目前全台唯一運動結合醫療科技的對街平台,台灣醫療科技展攜手三大 醫學協會,包括了台灣運動學學會 台灣運動心理學會以及台灣運動科技發展協會一起聯手打造運動 健科科技主題館,針對運動健康需求的族群,提供最新智慧運動及健康器材,機能性運動營養品, 個人運動健康管理平台和正確健身飲食指南等,以達到培養良好運動習慣,有效增進體能、纖體及 減重,防止運動傷害預防等之目的的產品與服務。目前針對有做智慧運動與健身器材、智能訓練設 備、個人運動健康管理配備、用品與服務、物理復健科技與運動輔助產品、機能運動服飾及配件、 科學運動營養品以及全齡與居家體健設施的會員廠商進行徵展。 本會為協助會員跨產業與醫療業界開拓智能健身、或相關配件等產品或服務之廠商,歡迎大家 踴躍報名! 日本福岡運動器材展 歡迎到場觀展 12月17~19日 日本.福崗 - Marine Messe 福岡出色的交通基礎設施福岡機場是一個重要的國際機場,與亞洲各大城市有著廣泛的航班 連接,方便旅客進出亞洲。城市也有完善的高速列車網絡,使得前往其他亞洲目的地的旅行更加便 捷。福岡的海港 博多港,進一步增強了其交通連通性, 實現了對鄰近國家的貨物運輸和渡輪服務。 福崗強勁的經濟力道反映在其GDP上,強化了其作為亞洲入口的地位。該城市擁有製造業技術、金融 和服務等多元化產業。福岡作為創新和創業的樞吸引了來自國內外公司的投資和商機。其經濟實力 和增長為福岡作為亞洲門戶的重要性提供了支持,為該地區的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提供了途徑。 本會與貿易眼合作辦理福岡運動器材展,由貿易眼公司承辦徵展事宜,本會向國貿署申請參展 補助,初估每個攤位約可獲補助8萬元。
RkJQdWJsaXNoZXIy MjIwMj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