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期專刊

體育用品專刊 • 專題報導 13 工廠兩大品牌寡占,兩家市占率達82%。前者有會所116處,會員43萬人,市占率58%;後者有會 所68處,會員24萬人,市占24%。 職業運動聯盟方面,則有中華職棒大聯盟以及職籃兩大聯盟。職籃兩大聯盟日前原有整合為 一個聯盟之議,惜未成真,否則將可獲得更大的綜效。 整體而言,台灣運動產業產值在2020年約新台幣5,365億元,其中85%來自運動設備製造,產 值約4,465億元,工業局的目標是要在近年內達到1兆元,成為另一個兆元產業。達到此目標的方 法,除了持續提升運動用品製造業的質量外,也應效法歐美國家多方開展運動服務產業,而科技 正可以扮演重要的推手。 結合產官學 探索科技應用 台灣是IT產業大國,在科技產品的製造研發有很深的功力,但科技在運動產業的應用,則仍 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必須結合產官學能量,在運動用品製造業上,繼續探索新技術的開發及 商品化的可能性;在運動服務業上,以科技協助頂尖運動員的訓練,以及激發一般民眾對運動更 多的參與及體驗。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認為,台灣運動產業數位轉型升級後,因具有製造業與資 通訊產業雙重優勢,運動產業的產值將在2030年達到1.3兆元。 例如,台灣在2019年開放山林後,山難事件即隨之大幅增加,2019年全國山難事件人數200 多人,到了2020年攀升到將近700人,疫情期間稍稍下降,但2023年則創下近年新高,突破 800人。 山區救難案件,以迷路為最多,其次有創傷疾病、高山症,以及墜谷事件等,如何利用技術 和平台避免運動傷害和憾事,值得業界投入研究開發,也值得政府佈建更多的基礎設施。 在此,擬就台灣運動產業的優勢、劣勢、競爭、威脅做一個分析,也標誌出值得產官學們未 來努力的方向: 優勢: 一、運動用品製造技術達全球頂尖水準,表現亮麗。 二、國民健康意識提升,運動風氣日熾,產業需求增加。 三、學校與政府成功培育運動選手與運動經營管理人才。 四、資通訊產業發達,有助迎合運動科技化趨勢,為運動用品製造與服務產業提升價值。

RkJQdWJsaXNoZXIy MjIwMjA1